大意就是,元朝人占据天下这些年,蒙古习俗流传甚广,这实在是太不好了。不过,话虽然这么说,但实际上能不能做到,那就不一定了,比如从流传下来的画作中看,明朝人的服饰中保留了大量的蒙古元素,似乎并没人把朱元璋的话当回事,包括皇帝们也是如此。
其实这部剧虽然错误也很多,但是相对于从前的古装剧而言道具也是强了不少,比如明宣宗朱瞻基亲征朱高煦叛军和蒙古时所穿的盔甲应该是借鉴了《出警入跸图》中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所穿的盔甲,当然,那个碍眼的虎头兽吞是绝对不存在的。
#长文创作激励计划#“明清战争真相”系列第二篇:关于盔甲与“披甲兵”。先来看看盔甲的主要类型吧。一 盔甲类型明朝的盔甲有很多种类,但在明末也不过三种主流式样:明甲(配明盔):铁甲露在外面,明晃晃所以叫“明甲”。通常是札甲类型,甲片有一定叠加效果,防护力较强。但也特别重。
编者按:提到具装甲骑,往往人们的印象中是从魏晋南北朝到宋、辽、金、西夏时期人马皆披重甲的铁猛兽、铁浮屠、铁鹞子的形象。在当时,这种人马俱甲的骑兵在面对步骑严整阵型中无论是冲锋还是下马步战都有不错的表现。
明朝军队火器水平真的如网络上吹嘘的那么天下无敌吗?前段时间,咱们曾经在《帝国的毁灭》之“明帝国的毁灭”篇中提到了明帝国军制的流变历程,不出意外地,在文章底下又有一些读者留言,说“明朝的火器比清朝厉害多了”、“清朝误我三百年”云云。
01首先,作为泱泱大国,元政府的部队虽然装备皮甲,但铁甲是不可少的,元军主要装备有柳叶甲、铁罗圈甲等盔甲,而这些制式的甲胄在明朝时期也同样装备,如《明会典》中记载有在洪武年间给皇城将士配发“柳叶甲、锁子头盔六千副”。
在穿越剧越来越多的今天,很多影迷都梦想穿越回古代,成为一名征战沙场的大将或小兵。靠军功一点点扬名立万,名垂青史。为了能在战火纷飞的险地存活。很多网友还做了很周密的生存计划,也就是许多人口中所谓的古代战场保命计划。这项保命计划的核心一点就是:“打仗和别人一起冲,站队绝不占排头”。
不仅如此,荷兰人也说郑氏南明军队是“邪恶的海盗”,而现在的一些历史爱好者也总说明朝是“海盗为孤忠”,也就是说现在仍然有很多人在潜意识里认为郑氏军队在清军入关前属于非明朝政府力量,但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印象,因为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在郑成功六岁的时候就已经接受了明朝的招抚,成为了明朝的游击将军,其兄弟也都加官进爵。
古装剧中,两军对战时,我们可以看到一名身穿铠甲、手握长矛的士兵。从船尾看,我们看到装甲非常厚实。他们看上去很有安全感,认为自己所向无敌,但现实是,如果战争爆发,敌人的利刃很容易刺穿他们的铠甲。大家都问,铠甲有用吗?古代的铠甲可没那么容易被刺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