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在网络平台发布帖子称“海底捞是不是歧视带棉花娃娃的人”。网友在帖文中指出,自己和朋友各带了一个棉花娃娃到海底捞就餐时,要求给娃娃坐店内婴儿椅,服务员露出不能理解的情绪,同时在就餐过程中两人还经历了感觉被冷落的服务。
大皖新闻讯手账、咕卡、安静书……近年来,小众爱好接连在年轻人中“火出圈”。记者注意到,一款可DIY的棉花娃娃也受到不少年轻人喜爱,可以剪发型,搭配发饰,再挑选衣服和包包,你就可以装扮充满个性且独属于自己的一款棉花娃娃。相关报告显示,2021年棉花娃娃的线上成交额突破了10亿。
一上新就抢空、预售一个月仍销售火爆……近年来,新兴潮玩品类棉花娃娃悄然升温,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备受欢迎,“养娃”成为消费流行新趋势。这些棉花娃娃为什么备受青睐?棉花娃娃经济兴起,创业者该抓住这波流量吗?年轻人爱上“养娃”棉花娃娃最早起源于韩国,是偶像经济的产物。
可爱的棉花娃娃进入中国玩家视野仅仅4年,却成为了年交易额10亿的潮玩黑马。从《甄嬛传》《苍兰诀》《梦华录》《山河令》等热播剧到童年回忆《喜羊羊与灰太狼》,各大IP推出的棉花娃娃周边,吸引了不少粉丝为情怀买单。
现代快报讯(记者 冯茜)“养娃”成为许多00后的日常,但他们养的娃可不是寻常意义上的娃娃,而是名为“棉花娃娃”的玩偶。源于海外流行文化,这种玩偶通过卡通化娱乐明星形象,一进入市场便迅速抓住了一批年轻消费者的心。
潮新闻 “每次出门我都会挑一个棉花娃娃带在身上”“现在每个月都会给娃娃买好几套衣服,自己都不舍得买”……近来,新兴潮流玩具棉花娃娃在90后、00后人群中深受青睐,一经上架即迅速售罄,“养娃”逐渐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潮流。
2023年4月30日,昆明,市民带着棉花娃娃在蓝花楹大道拍照。(视觉中国/图)当我操作报道《“年纪大了,玩芭比有点幼稚”:棉花娃娃寄托的情感生意》时,面对年轻人这种因为过于“幼稚”而不被外界理解的喜好,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徐添】社交媒体上一篇以“海底捞是不是歧视带娃的人”为题的帖子日前登上热搜。消费者描述其带着棉花娃娃去海底捞,服务员未提供婴儿座椅、服务不及时、拒绝给棉花娃娃过生日的经历。海底捞方面回应称,公司没有相关规定,需要咨询一下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