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11月25日,梁晓声新书《人活着》读者见面会在京举办。读者见面会上,北京大学出版社融媒体部经理刘璐介绍,《人活着》既是哲学的基本命题也是现实生活的根本问题,就是人生的意义及生活的方法。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11月27日电 (韦衍行)由北京发行集团、北京图书大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大博雅讲坛联合举办的梁晓声新书《人活着》读者见面会近日举办。作家梁晓声围绕新书《人活着》,为读者带来“人生的味道”的分享。读者见面会现场。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梁晓声的生活哲学:人生俯仰间,我是如何自洽的●活动时间2025年12月15日15:30—17:00●地址上海图书馆南宁国际会展中心D1馆●嘉宾梁晓声(作家、学者)主讲嘉宾梁晓声作家、学者,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当代知青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
读的烙印真的不知该给正开始写的这一篇文字取怎样的标题。自幼喜读,因某些书中的人或事,记住了那些书名,甚至还会终生记住它们的作者。然而也有这种情况,书名和作者是彻底地忘记了,无论怎么想也想不起来了。但书中人或事,却长久地印在头脑中了。仿佛头脑是简,书中人或事是刻在大脑这种简上的。
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寂寞是对人性的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生锈的金属。而阅读的习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梁晓声《论寂寞》梁晓声,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梁晓声在《人世间》中写道:“如果最亲的人去世了,最初你不会那么痛,因为你缓不过来,反而最难过的是在之后的时光里,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想起他时,看见他曾经爱吃的美食,用过的杯子,鼻子一酸泪流满面,想起他在该有多好,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失去亲人最痛苦的不是失去的那一刻,而是日后想起他的每一刻。
《人世间》火了,彻底火了。《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也火了。能写出这么一部鸿篇巨著,这么接地气,烟火气这么浓厚的长篇小说,其本人的经历肯定也是非比寻常。长篇小说《人世间》就像《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遥,那是用生命在写作,小说中的人物都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和经历。
2022年《人世间》热映并出圈,它通过周家五口人的经历勾勒出了宏大的历史变迁,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令人共情,诸多台词广为流传。这些话很难说是惊艳,甚至乍看之下“不过尔尔”,然而正是这样“耿直”的遣词造句,抒发了人世间的独特体验,突显了平凡无奇的生活瞬间特有的诗意。
2017年11月,梁晓声出版了三卷本百万字长篇小说《人世间》。这部小说讲述的故事从上世纪60年代到2016年,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展现了众多人物的生活变迁和情爱关系纠葛,因真实感人而受到读者们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