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是中药的一种特性,药味不同,治疗的效果也大有不同。起初,人们通过口尝辨别出来了中药的“味”,随着长期的临床实践观察,不同味道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不同的治疗效果,这就把中药的五味从“味道”的层次扩大了,建立在了中药的功效之上。
文源:读透伤寒蛋蛋姐中药分四气五味有人说,啥是五味啊?五味,其实就是“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我们每天都在吃饭,其中醋是酸的、糖是甜的、咖啡是苦的、辣椒是辣的、盐是咸的,这五种味道,我们每天都在接触。我们中医使用的药物,大体也分为“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用五味来解释中药的功效还是太简单了从中药的五味和它们的作用关系来看,虽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辛、甘、苦、酸、涩、咸、淡这七种味道,只能大概对应一些中药的主要作用,比如发散、行气、活血、补虚、清热泻火、收敛固涩等等。但实际上,中药的作用非常复杂,远不止这些。
大家好,我是潘医生。在平时门诊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人抱怨颈椎病、腰椎病以及四肢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状。尤其是年长者,膝盖和肩膀的疼痛更是常见。今天,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个养筋汤,这个汤对于上述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养筋汤的配方主要由白芍、熟地、麦冬、酸枣仁和巴戟天五味中药组成。
我经常跟患者说:“肾为先天之本,善养肾者,能御百病。”很多疾病,乍一看与肾脏毫无关联,然而其病根却可能在肾。比如腰膝酸软,往往是因为肾精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所致;像脱发白发,也多是肾之精血亏虚,不能上荣于发引起的。
中医有句话,“人身诸病,多生于痰瘀,痰生百病,淤生怪病,痰瘀不除身难安”,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化痰除瘀的好方子,只有5味药,疏肝比过逍遥, 化痰胜过二陈,化瘀强过血府 痰瘀除百病无我们首先要知道痰瘀是怎么产生的,痰多生于脾胃,饮食不节,脾胃代谢功能失常,身体水液排泄不出,就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