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盘锦12月6日电 (张涛 记者郝晓明)辽河油田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竣工投产仪式6日在辽宁省盘锦市欢喜岭采油厂举行。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油田生产注汽系统,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6日,全球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位于辽宁盘锦的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这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据了解,辽河油田作为国内最大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注汽系统年消耗天然气约14亿立方米,排放二氧化碳303万吨。
12月6日上午,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竣工投产。中国石油辽河油田作为国内最大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连续37年保持油气千万吨规模稳产,注汽系统年消耗天然气约14亿方,排放二氧化碳303万吨。
12月6日,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竣工投产。据悉,现有熔盐储能技术是以液态熔盐作为储热和传热工质,把光热或谷电、绿电转化为热能储存在熔盐中,再连续释放热能产生过热蒸汽用于发电。
12月6日,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中国石油辽河油田竣工投产。该技术可将电网谷电、绿电储存为热能,通过独创研制的蒸汽发生系统将油田回用污水与高温熔盐换热产生蒸汽直接用于注汽生产,进而达到节能降耗,调节电网的目的。
张涛 科技日报记者 郝晓明12月6日,辽河油田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竣工投产仪式在欢喜岭采油厂举行。这标志着世界首座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在辽河油田建成投产,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热熔盐新型储能注汽技术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人民网记者 杜燕飞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油气行业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耗大户。“双碳”目标背景下,加快油气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势在必行。日前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
光明日报记者 董蓓 刘勇 吴琳 郝泽华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戴宁馨盛夏,灿烂的阳光洒向辽沈大地。记者行走在辽宁传统企业的生产一线,触摸东北全面振兴的强劲脉动。走进位于辽宁沈阳的沈鼓集团透平公司转子车间,工人马长好轻点几次屏幕,就完成了一个工件从派工到完工的流程。
原标题:不再“看天吃饭”!揭秘“超级充电宝”如何让绿电“风光无限”?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其中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绿电,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不过,由于其“看天吃饭”的天然属性,光照足、风大,发电量就大,碰上阴天、无风天气,发电量就小,甚至发不了电。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原标题:辽河油田深化节能降碳,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提档加速”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旭 陈曦烈日晴空,设备轰鸣,蒸汽流转……辽河油田电热熔盐储能注汽试验站持续运转。这座注气试验站为辽河油田输送可替代蒸汽1600万吨/年,消纳谷电/绿电108亿度,实现天然气减耗10.
央视网消息: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其中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绿电,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清洁能源。不过,由于其“看天吃饭”的天然属性,光照足、风大发电量就大,碰上阴天、无风天气发电量就小,甚至发不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