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内容,七十二小时内请勿转载!)有一句话叫“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之前对这句话我体会得还不够深刻,现在想想,确实如此。时间过得真快,五十年的时间似乎就在转眼间,转眼间的功夫,我已从一个黄毛小丫头,成了一位花甲老人。
2010年9月29日,央视《对话》栏目采访了来中国的巴菲特和查理·芒格。这个对话中,两位世界上都排得上号的聪明老人,给了我们不少人生忠告。一、成年人的绝交不用体面,只要"没话聊"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的友谊为什么能持续五十年?因为他们致力于共同的事业,并且坚持至今。
春光明媚的早晨,我正坐在阳台上享受阳光的照拂,手机响了,打来电话的人是我故乡的同学老任,如今是青海省小有名气的地方史专家,他说:“报告你一个好消息,《湟源史记》快出版了,‘人物篇’中写进了你们家的两位,一个是你的伯父邢敏斋,一个是你······”我连忙表示感谢,并再三强调,自己微不足道,有负故乡的培育和厚爱!
我们都知道,俗语通常是告诫后人为人处事的经验之谈,虽然是不同阶段的人生准则,但大部分的俗语是告诫孩童和年轻人,关于告诫“花甲老人”如何为人处事的俗语,从古至今屈指可数,毕竟老人人生经历丰富,也已经有自己的为人处事之道,因此需要告诫的也不多。
上世纪60年代初,已过古稀之年的周作人因稿费骤降,经济紧张,难以度日,不得已将自己在1934年前写的日记,当做文献卖给了鲁迅博物馆。然而,当鲁迅博物馆在整理这些日记时,却惊奇地发现,1923年7月17日这一天的日记,被人用剪刀剪去了一大部分,只留下了来访者等寥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