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曾这样概括草书“匆匆不暇草书”。今人对这句话也有多种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在匆匆忙忙的速度下而书写草书,有人则认为是匆匆忙忙是写不了草书的。对于掌握草书特有书写规律而言,是要认真仔细钻研,而不可匆匆不暇的。
宗仪字九成黄岩人少举进士不中即弃去僦居松江至正间累辞辟举张氏开阃辟军谘亦不就洪武六年举人才至京以病固辞得放归有沧浪櫂歌南村集【唐士防云公以黍离麦秀之余而有骏发蹈厉之气抚羇穷沦落之景而无危苦愤激之辞足以见其所存矣 髙二鲍云九成画天台山图自题云予挈家避地云间杜树之北背负九峰皆平衍无竒每忆故山为作此图所谓杜树之北在松江府治东北十余里即今泗泾南村草堂之址在焉又名小栗里倪元镇王叔明俱为之写图予皆见之】
草书有独特的魅力,草书在书写上比行草书更简洁,实际上就是符号的解字,但是,他是其他书体基本功的升华,没有其他书体的基本功,是很难写好草书的,林散之是过了60岁才开始学习草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不可以好高骛远。
近日,笔者来到湖南博物院,参观了该院正在举办的“烟云尽态——湖南博物院藏《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展(第二期)”,感觉如饮醇醪,沉醉其中。笔者清楚记得近两年前,也是在该院,参观过同题展第一期,当时展出的主要是《三希堂法帖》系列善本,所展不过该主题展内容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