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漳州10月2日电 题:一尊千年黑面妈祖像,牵出两岸“乌石妈祖情”作者 叶秋云“信俗文化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可以拉近两岸同胞的距离。”10月2日,位于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的乌石天后宫管委会主任林文明如是感慨。国庆假期,前来乌石天后宫谒祖进香的两岸信众络绎不绝。
《妈祖文化:从沿海到京城,走向世界的传奇信仰》 在华夏大地的东南沿海,有一位备受敬仰的海神——妈祖。她的故事,宛如一首波澜壮阔的史诗,传颂千年,深深扎根于民众的心中,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文化信仰的重要篇章。 妈祖原名林默,生于福建莆田的一个海边家庭。
妈祖原名林默,北宋年间出生于福建莆田。传说林默天资过人,8岁在学堂过目不忘,15岁精通医术、济贫扶困,16岁在水井中获得铜符,拥有神力,每每半睡半醒之间,便能环游岛屿,常在大风浪中救人于危难。后来她为救人在海上遇难,村民便建立庙宇来供奉她。
2023年6月9日是第16个国际档案日。当天上午,厦门市同安区档案馆举办了一场闽台交流档案资料捐赠仪式,接收到福建省连横文化研究院、同安东山古庙管委会、厦门银同天后宫等单位捐赠的一批珍贵闽台交流档案资料。
近日,厦门市人民政府发布《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9项,均为新增项目,涵盖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5大非遗门类,均是闽南民间文化的代表,体现了厦门优秀地方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6月9日国际档案日,大陆唯一原貌影印版《台湾通史》落户同安,填补了同安区档案馆“迁台记忆”实物档案的空白。此外,在昨天举办的同安区档案馆闽台交流档案资料捐赠仪式上,福建省连横文化研究院、同安东山古庙管委会、厦门银同天后宫等单位分别捐赠了一批珍贵闽台交流档案资料。
千百年前先祖们舟楫往返共同开辟两岸共同的家园也缔结薪火相传的精神文化纽带《寻找两岸同名村》系列报道《同根生》迎来双胞胎姐妹花总台记者孙雨朦和孙雨彤一起探索宛若双生的两岸情缘如何在厦门同安阳翟和金门阳翟生生不息 五代闽国时期祖籍河南光州固始县阳翟村的陈元光裔孙陈达上金门岛治理浯洲盐
台湾信众前来银同天后宫谒祖进香浅浅的海峡,隔不断两岸同胞的血肉亲情。古同安今厦门,与台湾唇齿相依、密不可分,宋元时期就有同安人移居澎湖。元代设澎湖巡检司,隶属同安县,兼管台湾民政。而金门原名浯洲,自古隶属福建同安。地相近、人相亲,让同安区始终走在大陆对台交流合作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