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专线】广西千年非遗焕新生:从濒临失传到走向东盟中新社崇左12月26日电 题:广西千年非遗焕新生:从濒临失传到走向东盟作者 张广权冬日的清晨,在广西崇左市龙州县天琴壮寨景区,1000多名演员身着壮乡黑衣、手握木质天琴为海内外游客现场弹唱独具壮乡特色的乐曲《放雁》《天之琴》,优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德州市委宣传部组织开展“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I love you’”外国留学生感知体验德州行活动,邀请来自俄罗斯、阿富汗、埃及等17个国家共20名外国留学生组成参访团,走进德州市东盟小商品城,沉浸式体验德州非遗文化之美。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孙文丽6月10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 ‘I love you’”外国留学生感知体验德州行参访团来到德州市东盟小商品城,体验德州非遗文化。走进东南亚建筑风格的东盟小商品城,来自东南亚国家的留学生纷纷表示十分亲切。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0日讯 9月1日至10日,重寻“海上丝路”亲情之旅——东南亚国家青少年夏令营在德州举行。此次活动由德州学院与德州市委统战部(市侨办)共同承办,旨在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以中华文化和民族血缘为纽带,促进海内外华文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东盟青年在广西民族大学学习扎染工艺。 本报记者 白元琪摄 东盟青年在广东广州市南沙水鸟世界生态园参观。 何中辉摄 广西横州市茉莉花展馆内,工作人员在直播展示茉莉花特色产品,东盟青年加入其中并向网友们问好。
图为贵州非遗安顺地戏。 陈沿佑 摄 中新网南宁4月22日电 (张广权 陈沿佑)泰国孔剧、柬埔寨皇家舞剧、印尼哇扬皮影偶戏、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来自中国和东盟的逾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日集中亮相广西南宁,吸引中外民众近距离体验。
【东盟专线】中国—东盟逾百项非遗项目壮乡“赶大集”中新社南宁4月12日电 (张广权)越南占族制陶技艺、柬埔寨面具制作技艺、马来西亚传统器乐舞蹈、缅甸泼水节文化习俗......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逾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日集中亮相广西南宁,吸引中外民众近距离体验。
为更好推动中国与东盟在非遗保护的交流互鉴和文化互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活动于4月12日—18日在南宁市邕州古城·三街两巷、新会书院、邕州剧场、人民剧院举行。
本报讯(邝伟楠)4月12日至18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南宁市邕州古城·三街两巷举办。来自广西、黑龙江、贵州、新疆、内蒙古、海南等18个省区市以及东盟6个国家的115个非遗项目、323位非遗传承人齐聚南宁。
11月9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云南省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东盟“Z世代”青年大联欢暨文化交流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州举办。来自越南、泰国、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7个东盟国家的使节、网络达人及留学生代表走进建水县,深入体验中国传统工艺,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4月22日,在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开幕现场,演员在表演舞龙。当日,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广西南宁市开幕。在为期7天的时间内,将有来自国内外的15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展演,广大市民和游客可以近距离体验中国和东盟国家非遗精品项目的魅力。
2024年是“中国—东盟人文交流年”。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东盟连续4年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日前,“2024中国—东盟周”在山西长治开幕,来自东盟国家的各界嘉宾共叙传统友谊、共话开放合作。
学生们在新会书院跟着民俗老师学习传统舞彩龙。记者梁枫 摄4月13日,第二届中国—东盟(南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周之非遗进校园成果展在新会书院举行。全市多所学校精彩亮相,通过非遗成果展览、课堂展示等活动,展示南宁市多年来在推进非遗进校园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非遗狮舞,代代相传!
4月22日,首届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在南宁民歌湖广场炫彩启幕。该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是“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的重点活动之一。
“细剪刀 嘴巴利,剪出花样好神奇!剪出只福字门头挂,剪出只蚂拐叫呱呱……”13日下午,南宁白话的《剪纸谣》在南宁新会书院响起,解放路小学师生的非遗案例课堂情景式教学,让人感慨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