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宜子孙玉璧”,本次是自1982年以来初次以真迹的形式展出。“宜子孙玉璧”于1982年在青州市谭坊镇马家冢子村被发现,这块宜子孙玉璧以体形大,雕刻精湛而著称,用上等的新疆和田玉制成,中央有篆书“宜子孙”三字。
2023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作为全国首个县级国家一级综合性博物馆,山东青州博物馆新馆开馆,备受市民关注。明代赵秉忠的“状元卷”、东汉“宜子孙”玉璧、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快来与这些稀有的珍贵文物相遇,一眼望千年,一馆览万象。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6日讯 青州历史底蕴深厚,曾为古九州之一,是著名的历史名城,文物古迹众多。5月15日上午,青州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该馆是全国首个县级国家一级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拥有三大“镇馆之宝”——“宜子孙”玉璧、龙兴寺造像、赵秉忠状元卷。
5月18日,青州博物馆历史陈列厅负责人王丽媛老师告诉记者,出土于1982年青州东汉马家冢子墓葬的宜子孙玉璧,在青州博物馆首次以真迹的形式展出,它是由整块的上等和田玉料雕刻而成,是国内罕见的大型出廓玉璧。
关于马家冢子村名由来,资料上是这么说的“马姓于明初自寿光东关迁此,在古冢旁边定居,取名马家冢子”。寿光附近很少有这么高大的古冢了,我第一眼见到古冢的时候,我想起了我们村北的“后埠”,四、五层楼高,东西绵延近一里路,很有气势!
新华社济南2月23日电(记者杨文)过年期间,非遗项目“龙灯扛阁”表演热闹欢庆;博物馆里,龙元素文物广受民众追捧;与生肖文化巧妙结合的“龙”年文创走俏市场……今年春节,中国神话里的“龙”穿越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结合,让更多中国人感受到龙文化的丰富深刻内涵。
文博时空/文 文博时空 作者 刘鑫、陈丽媛文物摄影|杜广磊制图|夏文瑾“乾坤有精物,至宝无文章”“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钟山之美,爰有玉华”,这些都是古人对玉的赞美。透过玉石,我们不仅能看到器物之精美,也能从中窥见千古以来人们对仁爱、温和、谦逊的理解。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青州博物馆新馆外观。图②:“宜子孙”玉璧。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以上图片均为青州市博物馆提供近年来,逛博物馆成为时尚。随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不仅位于大城市的省、市级博物馆人气旺,众多县级博物馆也迎来参观热潮。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提到贾琏在宁府遗留了一块“汉玉九龙珮”,是贾琏与尤二姐相关故事情节的重要见证物。那么这个物件儿应是什么样的呢?在汉代玉珮中,其实没有雕刻九龙的。考古发掘显示,西汉贵族阶层在礼仪佩戴用玉上实行的仍是从西周延续下来的组玉佩制度,只不过有所改良。
青州博物馆“面山负海古诸侯,信美东方第一州。”苏辙的这首诗,说的就是我的家乡——山东省青州市,一个隶属于潍坊市的县级市,历史上曾是“古九州”之一。没想到,今年春节回家我最紧张的事情,竟然是要抢一张家乡博物馆——青州博物馆的门票。青州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汉代玉器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的一个高峰。澎湃新闻获悉,12月19日,“宜子孙——汉代玉器集萃”展在良渚博物院开幕。展览汇聚21家文博单位、175件/组文物。禁止出境文物神兽纹玉樽、扬州博物馆明星文物“宜子孙”玉璧 、徐州博物馆藏金缕玉衣均在展出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