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曾经介绍了二战德国的“洋娃娃”火箭筒,堪称二战最奇葩反坦克武器之一,一个人就能肩扛发射的火箭筒德国人硬生生研制了一个100多千克的轮式炮架,不得不让人感叹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简直就是德国人的天赋。
苏联陆军一直都很重视火炮的运用,在二战前提供给基础步兵单位的火炮主要是小口径迫击炮,例如著名的M1939铁锹迫击炮,而枪榴弹这种单兵装备则很少,在卫国战争爆发后曾出现了一种集迫击炮和枪榴弹发射器特点的装备,那就是RMN-50步枪迫击炮。
前文介绍了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手中的法国造枪械,今天咱们在说一说抗日战场上中国军人手中的法国造迫击炮。布朗德Mle1937式50mm迫击炮主要技术参数战斗重量:3.6kg,口径:50mm,高低射界:45°(固定射角),理论射速:20—25发/分,有效射程:230m,其余参数不详。
不过这次咱们乳不动,因为他们这门炮除了威力比较小之外,各方面指数都比当年其他国家的轻迫强的多。德国GrW 36重14公斤,法国Mle 37仅3.6公斤,将近4倍的重量差,作为一款排级支援武器而言,光是这个重量就能让德棍躲到厕所去哭。
刘鼎1903年出生于四川省南溪县,浙江高等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机电专业毕业,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留德勤工俭学主攻机电专业,同年经孙炳文、朱德介绍加入党组织,1926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军事技术和兵器原理,1930年回国后战斗在党的隐秘战线上,1933
导语:二战德军的弹性防御战术是从一战时期的弹性防御战术发展来的,但是不论弹性防御战术如何发展其核心始终是梯次纵深防御,二战弹性防御战术与一战的区别就是防御纵深被加深了,而且融入了很多新型武器装备,这导致在防御细节上有了一系列的变化。
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本文第一部分呈现了有关考证八路军榴弹发射器的新发现;第二部分通过与同时代相近产品之比较,展示八路军榴弹发射器的特点——美国M79榴弹发射器第二部分 八路军榴弹发射器与相近产品比较及其研制过程呈现与同时代相近产品之比较关于八路军榴弹发射器的特点,与同时代
起初有几个编制比较健全的德军部队,还使用了弹性防御战术,他们在苏军展开炮击之前,撤出位于一线的防御阵地,通常会撤至二线阵地,二线阵地一般距离一线阵地有800~2000米之间,这个距离主要由地形决定;之后苏军会对空无一人的德军一线阵地展开炮击,炮击过后,苏军的坦克会一马当先,步兵随
苏德战场一直从波罗的海沿岸延伸到地中海,战线太过绵长,苏联红军为了防御如此绵长的战线,把火炮分散部署在宽大正面上,因为苏军在开战之时便损失了大量的人手和装备,这导致苏军每公里只有两三门反坦克火炮,甚至更少;而且反坦克武器也是如此的部署,这种部署的结果是苏军没有防御纵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