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讯(记者 吴其芸)10月29日,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消息,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计划于2025年5月正式对公众开放。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以先保护后发掘、边考古边展示的“公众考古”理念开展建设,总体保护范围共113公顷。
今天(1月7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密云区“两会”获悉,2025年,密云区将加快推进“城墙遗址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程建设”,该保护工程有望于2025年完工。时间回到2019年,密云区中医医院将迁址建新,拆迁地点位于原密云县医院所在地。在施工过程中,工人发现地下埋藏着较多古迹。
来源:新华社6月8日是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永续传承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长城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和文化价值发掘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推动各项工作不断深化。
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古都,故宫、天坛、颐和园都是有名的古建,但遗憾的是,作为一座古城,北京的古城墙不像西安那样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只在一些个别地方保留下来了一小段城墙和城楼——比如正阳门、正阳门箭楼、德胜门箭楼,以及明城墙遗址公园和城东南角楼。
北京日报讯(记者 李祺瑶)宛平城、景山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迎来局部修缮。市文物局近日公布保护修缮工程方案,明确文物保护工程施工全过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宛平城与卢沟桥相距100余米,明代始建时称拱北城,是明清时期军事专用的卫城,民国时期改称宛平城。
人民网北京10月16日电 (记者董兆瑞)始建于明朝景泰元年的永安古城是如今昌平老城区的前身,发展至今,永安古城的历史肌理依然保存完好。记者从10月15日召开的昌平区政府街城市更新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昌平区将通过再现节点的方式,重塑永安古城的历史印迹。
在北京市密云区鼓楼街道,有一块被施工遮挡板围了五年的土地,将在今年向外界展示它的新颜。届时,广大市民可以来这里参观早于明代、晚于汉代的古城墙遗址。1月7日,新京报记者在北京市密云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期间,采访了密云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郑艳华。
生长在北京,小时候经常听人说“有钱你买前门楼子去啊”,仿佛帝都的土豪们一直如此任性。玩笑归玩笑,但俏皮过后,不免引发对北京城门的关注与思念。从元朝建“大都”开始,历经明清改建,形成了“内九外七皇城四”的城市构建。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北京5月22日电 (记者李博)5月22日,《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今年北京将围绕“两轴六环”花园城市空间布局,对二、三、四、五环及其他城市重要联络线300座立交桥进行垂直绿化,实施100条城市画廊建设,在全市打造20
记者9月13日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获悉,自今年1月最高检部署开展“长城保护公益行动”以来,北京市检察机关重点加强对长城城墙、城堡、敌台等文物本体的保护,督促保护长城点位19处,重点推动拆除保护范围内的违法建设11处,移除线杆24根。据介绍,北京段长城总长度 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