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古代的神话小说中听说“二十八宿”,比如《西游记》中,二十八宿就经常出面刷存在感,宝象国的黄袍怪就是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木狼,后来在小雷音寺一难中,二十八星宿又组队帮助过取经团队,属于是在天庭地位不高,但存在感比较强的小神了。
二十八星宿:中国古人在靠近黄道面的一带仰望星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成若干个区域,称之为二十八宿,又将这二十八宿按方位分为东、南、西、北四宫,每宫七宿,分别将各宫所属七宿连缀想象为一种动物,以为是“天之四灵,以正四方”。
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是我国本土天文学创作。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
【本文旨在讨论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文化,切勿宣传封建迷信】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神秘莫测,其中道教的神仙体系十分庞大。道教认为山川草木皆有灵性,云雾缭绕藏仙踪。这些庞大的神仙也有等级体系,分级而居,各自执掌一方天地。
三垣,即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在前两期的视频和文章中,我们了解了古人认为的天之中心是北极星,也学习了还有北极星附近的北斗七星,三垣的分布相当于是围绕着北极星呈三角形状排列,垣的意思是城墙,其中紫薇垣位居中央,就类似于我们的紫禁城,代表着天庭的中枢所在,包含三十九个星官,这里居住有对应着人间皇帝的紫微星,紫微星其实就是我们的所说的北极星,号称“斗数之主”,古代研究者都把紫微星当成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