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在中国已有超过五千年的历史,用于报时功能的钟鼓楼早在汉代城市设置中便已出现。为使城市四周都能听到报时声,钟鼓楼往往建于城市中心,担负着由政府向万民授时,“以时出治,声与政通”的功能,用以昭示法度,安定民心,所以,铸钟之事通常都是由政府主导。
在广西出土的文物之中,就有不少精美、有趣,与龙元素有关的文物,其中五件龙文物还将于2月10日大年初一至2月14大年初五,亮相本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合作推出的“龙文物话龙年”系列短视频,活跃于“屏中”。
中新网桂林12月28日电(王游明 时荣林)近日,为表彰村民周建斌、周为、王小龙和莫加邦主动上交文物的善举和文物保护意识,广西桂林市灌阳县文广体旅局为他们举行了一场庄重的表彰仪式,县文广体旅局,县文物管理所相关人员及洞井瑶族乡政府主要领导向他们颁发了荣誉证书和锦旗,对他们倾心保护身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旨在加强我国古代碑刻石刻文物保护管理利用。《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重要文物,刻成年代从战国至清,文字种类包含汉文、藏文、蒙文、满文、维吾尔文等20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保管、收藏在323处文物保护单位和221家文物收藏单位。
青铜器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上个世纪90年代末,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那坡县感驮岩遗址出土了一大批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器物,考古学家虽然没有在其中发现青铜器,但是却发现了这里曾经自主铸造青铜器的蛛丝马迹,究竟是什么物品,足以证明一个文明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中新网南宁6月8日电 (张广权)中国清代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中的牛、虎、猴、猪4尊兽首,7日晚间亮相广西南宁,民众得以“零距离”一睹国宝风采。当晚,广西规模最大回流文物展——“国宝沉浮:圆明园兽首暨回流文物特展”在南宁开幕。
广西,沿江、沿海、沿边,与东盟陆海相连,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大约80万年前,广西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史前先民开创的手斧文化、贝丘文化、大石铲文化等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在广西历史发轫的人文坐标上熠熠生辉。
提到青铜器,可能你会想到以前在课本中出现的四羊青铜方尊,或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面具。但你知道吗,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恭城也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蛇蛙纹铜尊,目前它的原件就收藏于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