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货币M1数据正式按照新的统计口径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此次修订,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不影响M0、M2的统计口径。
【大河财立方 记者 陈玉静】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12月13日,央行公布11月金融数据,M1(狭义货币)同比下降3.7%,较上月回升2.4个百分点,反映经济活动企稳向好,社会信心有所改善。央行近期公告,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的M1统计口径。M1到底是个啥?新的统计口径会带来什么变化?会影响你的钱袋子吗?
2025年1月的金融数据,狭义货币(M1)备受外界关注。数据显示,1月末,狭义货币(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4%。随着支付手段快速发展,中国M1统计口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调整优化。中国央行此前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M1统计口径。
(本文作者明明,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2024年12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M1在原基础上新添加了个人活期存款、非银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两项内容,根据我们测算,截至24M10,按新规则统计的“调整后M1”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马子卿12月2日,人民银行披露,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狭义货币)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M0(流通中货币)、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 北京报道 12月2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公告,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界面新闻记者 | 杨志锦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12月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14日)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2024年年12月初,央行发布公告修改了狭义货币(M1)的口径。在回应相关问题时,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表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统计自建立以来,经历过四次较大程度的调整。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张益铭12月2日,人民银行披露,决定自统计2025年1月份数据起,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在现行M1的基础上,进一步纳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
央视网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12月2日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优化货币供应量统计,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纳入狭义货币(M1)统计。此次,M1“纳新”,有两项流动性强的金融工具被纳入新统计口径。这是出于何种考虑?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启用新修订的统计口径后,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2月14日发布的1月末狭义货币供应量(M1)实现同比增长0.4%。业内专家表示,修订后的M1增速可减弱春节因素影响。货币供应量是某一时点承担流通和支付手段的金融工具的总和,是金融统计和分析的重要指标。
来源:人民日报 M0、M1和M2,对企业和百姓意味着什么?(财经科普)葛孟超 王 澈2024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修订M1的统计口径,将个人活期存款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纳入M1的统计中,新口径在2025年1月启用。M0、M1和M2,是什么意思?与企业和百姓又有什么关系?
2月14日,2025年1月金融数据重磅出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人民银行正式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即加入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这也让开年金融数据备受市场期待。数据显示,修订后的M1实现增速由负转正,1月末,M1余额112.45万亿元,同比增长0.
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启用新修订的狭义货币(M1)统计口径。修订后的M1包括:流通中货币(M0)、单位活期存款、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什么是货币供应量?又为什么要修订M1? 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是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