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国还是先有家?当我们在茶余饭后闲聊,或是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思考,常常会碰到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问题:是先有国还是先有家?这个问题,既像是历史长河中沉积的谜题,又像是每个人心中那份对家国情怀的探寻。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由无数个小家组成的大家庭。
写在前面: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被视为“生命禁区”。在这儿,“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家三代接力护边的故事家喻户晓。2022年8月,15名港澳青年前往新疆开展国情研学,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随团记录。
董明珠在个人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段题为《没有国,哪有家》的视频,立即引起了网友的反驳,应该是“没有家,哪有国!”董小姐的意思大家是懂的,意思是只有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的家庭才会过的更好,这样说逻辑才没问题,但是你说没有国,哪有家就说不通了。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此句源自东汉时期孔融因得罪曹操遭遇抓捕、请求放过自己两个分别8岁、9岁孩子时孩子们对孔融说的:“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最终,两个孩子也难逃被捕恶运。“没有国哪有家”,则是出自当代一位叫飞哥词曲者所作《没有国哪有家》之中的一句歌词。
你知道中国的国,国庆节的国,这个“国”字到底是如何演变的?其实这个字造的很有讲究,左边是一个类似于“口”的字,代表的是围起来的城墙,右边则是一个像“戈”的字形,意思就是在城墙的边上有兵器,兵器的目的就是守卫,所以“国”字刚开始就是守卫部落、守卫家园的意思。
最近要搁笔,不想写东西了。但网上的一个论调:如果打仗,我是不去,我的孩子,也不能去。闻此,气得我七窍生烟。不得不说上他几句。首先,和平年代久了,没有了战争的颠沛流离。人们的生活安逸,从内心厌恶战争,不想打仗,这是人心所向。其次,有些人不是去不去打仗的问题。
近段时间,关于“爱国还是爱家”这个问题一直被众多网友们讨论,而关于“先有家还是先有国”的问题同样也在争论不休。作者并不知道这个话题的发起者是谁,或者发起这个话题的人也是无心而为之,但此话题确实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广泛争论。为了赶个时髦,作者也愿就此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