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沈阳6月1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 王晨 胡宁 梁国胜 见习记者 李怡蒙)在今日举行的“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辽宁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母久深通报了一组数据:今年1-4月,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
中新网哈尔滨10月16日电 (记者 刘锡菊)16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获悉,哈尔滨市聚焦重点领域发展优势和潜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培育壮大优质企业,加力产业项目招引,推动六个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营收
发布会现场。张澍摄人民网哈尔滨9月30日电 (尚城)9月29日,由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举行第四场,重点围绕黑龙江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专题发布。
来源:【人民网】人民网哈尔滨10月16日电 (刘婷)由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哈尔滨市工信局专场在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发布厅举行。
中新网沈阳6月12日电 (李晛)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辽宁主题采访6月12日启动。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母久深在当日举行的情况介绍会上表示,近年来,辽宁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当日举行的情况介绍会上了解到,近年来,辽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积极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明显成效。
近日,北方药谷生物药国际CDMO(医药合同定制研发生产机构)基地二期项目A阶段工程和中车电动沈阳基地在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同日投产。两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对于推动沈阳乃至辽宁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结合中国实践的最新发展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理论指出科技创新必须以产业变革作为载体来实现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进而在新科技、新生产、新生活的普及运用与加速融合中,重塑工艺流程、生产环节和产业形态,从而开辟出新赛道、培育出新动能。
《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已经正式印发。《计划》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加快构建4567现代化产业体系,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制造、新材料、高端装备、智能农机、生物医药等黑龙江省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明确到2028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与2023年相比实现倍增。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要统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现实路径和努力方向,也为我们打造重大技术创新策源地、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提出了更高标准、更高要求。
广阔的东北大地,创新的力量正在积蓄。记者近日走进沈阳、哈尔滨等多地的制造业生产车间、创新园区,切身感受传统产业向“新”而进、新兴产业以“质”求变的澎湃活力。锅炉制造是哈尔滨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借助新技术,当地锅炉制造产业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文 / 本报记者 孙辉 韩莹 综合报道从智能制造到高端装备,从生物医药到绿色能源,东北三省正加速推进新兴产业集群建设,以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促进东北全面振兴提质增效。通过政策扶持与产业升级,东北老工业基地正焕发新生,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长春与沈阳,分别是新中国第一辆汽车与第一台机器人的诞生地。但两个城市在2022年底前,都有个共同遗憾:没能上榜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榜单。这也是整个东北制造业的遗憾,在第一批和第二批制造业“国家队”名单中,均未有东北地区的集群。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必须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的新路子。越来越多迹象表明,东北地区经济“支棱”起来了。今年一季度,吉林以6.
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
来源:环球时报 近一段时间,各省市陆续公布2023年的人口数据,其中吉林和辽宁人口出现净流入态势,值得关注。2023年吉林和辽宁人口跨省净流入4.34万人和8.6万人,分别结束了它们近13年和11年出现的人口省际净流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