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根据人数种族的统计,共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聚拢在一起,组成一个中国。话虽如此,但我国人口总数最多的则是汉族,占有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除了汉族之外,其余民族都被称为少数民族。
众所周知,汉族是我国的主体民族,自汉朝建立以来,这个称呼已经延续了2000多年。春秋战国时期,每一个国家的人都以各国的名称为基础,比如齐人、楚人与赵人等,他们分布于各个地带,活于黄河中下游,没有统一的称呼。
各位观众老爷喜欢本文请多多点赞,关注朝羲不迷路!引言:华夏儿女、中华子女等这些均是的别称,他们每个的起源,都蕴含着一段深远的史实和经历。而我们也曾被广泛称为“汉人”,“唐人”等,汉人的称呼保留至今,用作汉族人的特指,而唐人街在海外非常之多,也是老外对中国人的一种称呼。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歌声总能让我们心头暖洋洋。在这片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一起拼凑出了我们民族灿烂的画卷,古老的文明故事也仿佛就在耳边响起。在这么多种文化中,汉族作为人数最多的民族,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
近年来,中文互联网上不断出现一些否定汉族历史传承的言论。例如说,汉族的族群概念是近代才形成的、汉人的称呼也是近代才开始的。这是极其荒谬的言论,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否定中国主体民族的历史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就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2月28日是汉高祖刘邦登基建立汉朝的日子,对于中国汉族来说意义非凡,我们先从汉族说起。汉族称谓由来汉族的由来:汉族以前被称为“华夏”族,战国时代秦国设汉中郡(距今已有2400多年),汉中由此而得名,为后来秦统一后的天下三十六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