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齐王李祐谋反被擒,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囚,面对两个儿子做同样一件事,李世民却做了不同的决定,毫不留情杀了李祐,在群臣面前哭着向他们求情赦免了李承乾。这样的做法后人难以理解,谋反即死是大唐律法规定,李世民一杀一留是出自偏心还是另有原因?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留下了无数令人唏嘘的故事,在权力与亲情的角逐场上,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一位充满矛盾的君主,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缔造了大唐盛世,却也亲手废黜了心爱的太子李承乾,将其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这段父子反目的悲剧,究竟是帝王的冷酷无情,还是另有隐情?
太子,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当中是仅次于皇帝的存在,是皇帝法定的继任者,凡是能被皇帝册封为皇太子,按照正常情况都是皇帝高度信任的存在,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在皇族当中,上到皇帝下到宗室子弟,基本上都在围绕“皇权”二字奋斗,凡是影响自己掌握皇权的人,无论是谁都会成为敌人,这个才是封建
此后,李世民派魏征等人,悉心辅佐和教导李承乾,而李世民每次外出巡幸,都是由李承乾监国,然而,随着李承乾的年岁渐长,再加上患了足疾,他开始叛逆起来,不循法度,后来,李承乾得知同样深得父亲宠爱的李泰,有夺嫡之心,于是,李承乾在暗杀李泰失败后,遂与侯君集等人勾结,图谋起兵逼宫杀害李世民,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李世民废为庶民,流放黔州,不久在黔州去世,年仅2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