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属于单片复方制剂类降压药,由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降压药物组成,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具有收缩作用的血管紧张素2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发挥舒张血管的降压作用,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组织钙离子内流进入细胞内所触发的兴奋收缩偶联,直接舒张血管而降压,两种药物的降压作用靶点不同,机制各异,联合使用能发挥协同降压作用,此外,氨氯地平这类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动脉的能力强于扩张静脉,会导致血液在动静脉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内滞留,静水压升高,水分渗出至周围组织间隙内,引起局部组织尤其是下肢水肿,而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均匀扩张动脉和静脉,缓解氨氯地平引起的水肿的不良反应,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扩血管作用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而缬沙坦类药物可抑制RAAS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减慢心率,可缓解氨氯地平升高心率的副作用,因此,缬沙坦氨氯地平这种降压药物组合,不仅在降压效果上可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还能抵消一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谓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黄金搭档,也是各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一线联合降压方案。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滞血管紧张素II与其AT1型受体结合,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与重构作用而降低血压,其降压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治疗剂量窗较宽。
缬沙坦氨氯地平的组合是一对比较经典的降压药物联合方案,两种药物降压机制互补,能发挥协同降压作用,还能部分抵消各自的不良反应,如氨氯地平对动脉和静脉血管扩张不均匀会导致下肢水肿,而缬沙坦既扩张小动脉又扩张小静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氨氯地平引起的下肢水肿,氨氯地平扩血管会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而缬沙坦抑制RAAS系统,还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氨氯地平所致心率快的副作用。
前不久,一位粉丝在后台发来私信,“我今年58岁,吃了5年的降压药,叫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血压控制得还不错。但是前不久,一位朋友告诉我,缬沙坦这款降压药的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少。请问黄医生,我朋友说的是不是真的,我要不要换药呢?
目前非酒精性脂肪肝在中国普通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约20%~30%,发病年龄多以中青年为多。文献报道,高血压合并NAFLD以及血脂紊乱患者,动脉弹性下降,心脑血管事件风险增加,降压治疗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
控制血压、稳定血糖水平是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首要目标,若无法达到上述目标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肾脏疾病等,继而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非常严重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