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美国副总统万斯一场震撼演讲,让慕尼黑安全会议陷入诡异沉默,这位美国新政府“二号人物”直言欧洲最大威胁不是中俄,而是来自内部,一反常态的发言,让欧洲各国代表神色凝重,全场竟无一人鼓掌。这场被路透社形容为“无掌声只有惊吓”的演讲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意图?
万斯痛批欧洲后,欧盟领导人对华态度不那么强硬了。2月14日,警察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主会场外警戒。图/新华社文| 徐立凡过去几十年,凸显美欧跨大西洋关系的特殊性,一直是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的主题。然而,在过去的三天里,美欧的“血盟”关系似乎被打破了。
此次会议基本确认了美欧之间传统的盟友关系已彻底瓦解,并预示着未来的全球格局将不再有如过去那样密切合作的局面。可以说,未来的国际秩序将由少数几个大国主导,其他国家则处于次要地位,即便是欧洲也不过是一个配角。
资深媒体人胡锡进对此进行了深入解读,以下是对其解读内容的整理。胡锡进认为,万斯的演讲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无视欧方期待:慕安会召开的背景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开启,大家都在讨论美国是否会放弃跨大西洋同盟原来的发展方向。
这件事的进展引起了大量关注!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公开批评欧洲,这引发了广泛讨论。事情的开端是万斯在会议上质疑欧洲的民主和价值观,并抨击其移民政策和言论自由。这些言论激怒了欧洲领导人。万斯的言论被认为是对欧洲的直接挑衅,涉及到了欧洲引以为豪的民主、言论自由和移民政策。
2 月 14 日,欧洲人受到了严厉的教训——他们被展示了自己的位置,并清楚地概述了如果他们的政治领导人敢于阻挠特朗普的团队停止乌克兰战争,等待他们的是什么。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媒体几乎是顺便报道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件”,当然也不是在头版。
为期3天的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14日在德国慕尼黑开幕。慕安会上美国副总统万斯表示,对欧洲最大的威胁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欧洲内部,欧洲背离了“基本的价值”。欧方则反驳说万斯的讲话看起来是意在挑起与欧洲的斗争,但事实上美欧同盟应当更关注外来的威胁。双方为何产生如此分歧?
在近日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激烈演说如同一场风暴,激起了欧洲大陆的强烈反响。欧洲政要和精英们面露惊愕,他们未曾料到,万斯会在这样一个国际舞台上,以如此尖锐的言辞对欧洲进行了一番痛批。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对万斯的立场表示支持,这一举动无疑加剧了欧洲的愤怒情绪。
参考消息网2月16日报道德国新闻电视频道网站2月14日刊登题为《万斯认为欧洲从伙伴变成了危险》的文章,作者是弗劳克·尼迈尔。文章摘编如下: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演讲仅持续20分钟。他的迅速退场背后隐含的信息是:旧美国已是历史,特朗普万岁。为什么万斯的讲话这么快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