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2024医疗器械经济信息发布会的平行发布会之一,11月20日,科技引领“兴”工具——医疗机器人专题会议在嘉定安亭举行,探讨医用机器人的最新进展、未来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腔镜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康复机器人......
近日,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孙大为主任医师、朱兰主任医师、任常副主任医师等参与设计的蛇形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以其创新性和应用潜力,入选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2023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名单。近年来,妇科单孔腹腔镜手术发展迅猛,临床应用日益广泛。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当时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我们帮扶的地区是新疆阿拉尔,当地交通非常不方便,我就在想我们杭州的医生能不能给远在5000公里外的阿拉尔患者做手术呢?于是就有了5G+国产机器人的想法。
记者14日获悉,国际知名肿瘤学家、国际肺癌研究协会候任主席、上海市东方医院教授周彩存团队率先研发穿刺手术导航机器人,采用“CT影像和智能传感一体化技术”,只需一次扫描,系统就可完成患者坐标与定位系统坐标系的配准。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近日,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赵铱民院士团队创新研发的国际首台自主式口腔颌面多功能手术机器人投入临床应用,借助这一先进的机器人成功开展了多例疑难口腔颌面手术。 46岁的张磊(化名)右侧下颌第一磨牙龋坏多年,已无法保留。
成都起飞,密集的航线经纬交错,它们连接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城市。向东,抵达日本和北美大陆;向西,串联起印度、中东乃至遥远的欧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累计飞行320余次,总行程达到了惊人的55万公里。这张行程轨迹图和这两个数字,几乎构成了过去两年李耀的生活全部。
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陈淋11月6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日前由成都高新区企业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恩思”)自主研发的经口手术机器人,成功实施全球第一例国产“经口手术机器人”声门区肿瘤切除术。
医生远程控制手术机械臂对患者实施手术。近日,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公司(以下简称“博恩思”)自主研发制造的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其在全球的第100例临床试验手术。这意味着这款手术机器人完成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验证,达到申请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条件,即将上市销售。
来自安徽的喉部早癌患者邵先生今年53岁,2周前发现声门区病变,为了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来到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陶磊教授团队为他进行手术治疗。经过严谨讨论和周密准备保障,于10月29日上午成功手术,邵先生成为全球第一例接受国产“经口手术机器人”声门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24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田娟)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唐洲平教授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以及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联合自主研发的脑出血微创手术机器人动物实验取得成功,即将进行大样本前瞻性队列临床研究。
当地时间10月27日-30日,第36届经导管心血管治疗年会(TCT 2024)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在这场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心血管介入大会上,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简称“厦心”)教授王焱受邀作专题报告,介绍由厦心领衔研发手术器械并成功开展的全球首例机器人经导管二尖瓣手术。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川观新闻记者 唐泽文12月6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制造的手术机器人,在这里完成了全球第100例注册临床手术。这意味着,这款机器人下一步将获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国内正式开始售卖。“这个时间点预计在明年年初。
2018年1月3日,42岁的王先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接受了手术。与以往不同的是,在实施手术的团队里,有位灵活的“独臂侠”首次现身便大显身手。它叫“天玑”,是最新的国产骨科手术机器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开展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机器人系统。
【国内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医生在杭州,患者在新疆】财联社2月16日电,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梁霄在杭州通过国产原研微创手术机器人操作台,向万里之遥的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手术室内的机械臂发出手术指令,成功为一名当地患者实施了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