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制,始于魏国,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灭于隋朝,历时三百六十余载。公元220年,曹丕接受吏部尚书陈群建议,实行九品官人制,设立中正官,按照门第、道德、才能三方面评品人物,确定等级,以上中下三品,每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级,共九品。
士族门阀势力的崛起从东汉中后期就有了,而在桓帝、灵帝时,门阀已经几乎垄断了察举制。东汉顺帝规定举孝廉的年纪必然要满40岁,但是仅仅过了三四十年,由于世家对制度的腐蚀,已经不成样子了,比如曹操举孝廉的时候不到20岁。
察举制贯彻的是周礼中“乡举里选”的思想,即地方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提供给朝廷使用。汉武帝制定察举制,其实就是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统一规范的选拔机制,并将选拔权收归到朝廷派出的地方官手中,把乡举里选和中央集权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