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6月28日晚,科学岛一名中层干部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证实,已有90余名科研人员辞职,均为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职工。
日前,“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相关信息引发各界关切。可关于他们为什么集体辞职,信息却含糊不清:有说是因为研究院为核所更换保安引起后者不满,有说所内科研人员待遇太低,有说这种集体辞职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余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一事引起广泛关注,一时间大家众说纷纭,坊间更是充斥着各种版本的猜测和解读。经过短时间的发酵,7月21日,中科院发布消息称国务院办公厅已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赴合肥调查此事。
人才流失是每个领域都面临的挑战,然而近期中国科学院的一系列高级科学家的离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们代表了中国科研界的精英,不仅在学术上有杰出的成就,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都享有盛誉。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即使月薪过万,他们也不再愿意坚守在科研的战线上。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核安全所官网显示,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是面向核安全与先进核技术相关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创新型研究所,目标是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安全技术基础研究基地、核能安全专业创新型高端人才培养中心、核电站及其它核设施安全技术综合支持平台及第三方评价机构。
中国科学院官网21日发布消息称,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
7月15日,中国经营网发表《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出走”》,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近百名有事业编制的科研人员集体离职,直接引发了舆论——是不是我国给科研人员的待遇太低、科研机构的管理机制过于臃肿?
在一度沸沸扬扬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下称“中科院核所”)集体离职事件数月后,中科院核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宜灿出现在了12月9日举办的“全球资本促进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论坛”上。“这件事早已经结束了。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7月21日消息,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
7月21日,针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所属某研究单元90多人集体离职”,中国科学院官网再发通报: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听取中科院有关情况汇报,并要求国务院办公厅、科技部、中科院等单位成立专项工作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其下属研究所职工离职事件展开深入调研。
7月15日,据中国经营报报道,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员集体出走,其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这在中科院系统内引起广泛关注。至于人才流失的原因,其解释称:“核所原先是一个搞核材料的研究室,之后扩张成一个研究所,揽下国家的几个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