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对我国古代社会人才现状的最好描述,无论当时的社会状态是否先进,人民的思想意识是否前卫成熟,人才是每个时代的必然产物,而在后人看来,各个时代的显著标签,就是由这些站在文学顶端的才子们打上的。
曹植,字子建,生于东汉初平三年,是曹操与卞夫人之子,魏文帝曹丕一母同胞的弟弟。《世说新语》记载了一个让人津津乐道至今的故事:传说曹丕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如果作不成,就要砍他的头,曹植从容念道:“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还记得当年课本里,那句关于才学的千古典故吗?“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没错,这句话是谢灵运所说。众所周知,谢灵运是南朝著名的才子,以游山玩水和恃才傲物著称,是当时朝廷和民间的风云人物,被誉为“江东第一”。
曹植,字子建,曹操与妻子卞氏所生的第三子。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有意立其为嗣,但曹植恃才放旷,饮酒不节,多次令曹操大失所望,曹操只能改立曹丕。曹丕即位后,曹植受到猜忌,不得重用,曹睿即位后,曹植仍被曹魏政权边缘化,因此,曹植一直郁郁不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