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科技,医疗都比较发达的时代,你可能想象不到在那个充满硝烟战火的年代即使一个小小的伤口都能让人致命,或许你会觉得有点夸张,但其实这一点也不为过,在那个充满硝烟物资紧缺的背景下,有许多的战士不是因为战死,而是因为疾病才导致离世。直到盘尼西林的问世,才扭转了这个局面。
如今,很多人热衷于探究盘尼西林的重要性与当时民众对于它的接受程度,但很少有人关注在药物传播过程中,政府,学者,医生,民众等各个群体在本土传播过程中的种种努力,盘尼西林在中国当时的传播绝对是一段非凡的历程。
为预防食后腹泻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有厨师竟然往菜里添加抗生素。视觉中国/图焦点【“酒店厨师在头菜添加庆大霉素”案已处置】2024年7月30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酒店厨师在头菜添加庆大霉素”一案:2023年9月,该局接群众举报,联合公安部门现场查获。
最近,全国各地进入甲流高发期,人们认识了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治疗流感的药物。布洛芬、阿莫西林、马来酸氯苯那敏……这不是在念绕口令,而是西药名。青黛、半夏、紫苏、凤凰衣……这些读起来颇有诗意的名字不是人名,而是中药名。
弗莱明偶然发现“盘尼西林”1928年的一天,弗莱明把一些葡萄球菌培养皿放置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实验室里,尔后他注意到,在细菌繁殖的营养基上出现了小块的绿色霉菌,而在它们周围,那些致命的细菌已经消失了。在大部分历史时期,人们一直没意识到细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