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成都造”《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百亿票房电影。这不仅是中国动画电影工业的里程碑,数字背后,更是成都这座城市在文创与影视产业中悄然崛起的缩影。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实习生 李俊儒上映13天4时5分票房破87亿、打破96项纪录,成中国影史总票房冠军、2025年全球票房冠军、观影人次1.77亿……《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称《哪吒2》)的成功秘诀到底是什么?这一答案,可以在其幕后纪录片《不破不立》中窥见一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问鼎中国影史票房榜、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首、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40亚洲电影……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正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我们知道,它有火爆的底蕴在,只是没想到‘炸’得这么猛。
2月12日12点42分,《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以92亿元的票房成绩,超《钢铁侠3》过排在了全球影史榜的第24位。如果电影最终票房达到预测的160亿元,《哪吒2》将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 》(总票房150.19亿元),位列全球影史第5位。
随着电影《哪吒2》持续走红,位于成都高新区的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热度不减。在园区错落的办公楼之间,一边是市民游客扎堆在电影制作公司可可豆动画门口拍照,另一边,园区广场内手拿火尖枪、身戴乾坤圈和混天绫的“哪吒”雕塑,吸引着人们前来“打卡”。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素萍 通讯员 何莺今年春节档,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不断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也登顶全球影史票房榜。让杭州市美术职业学校更值得骄傲的是,在《哪吒2》的制作中,该校2004级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沈杰参与了这部影片的分镜设计。沈杰工作场景。
新华社北京2月14日电 《经济参考报》2月14日刊发记者袁小康采写的文章《热门概念蕴机遇|《哪吒2》票房破百亿 国产动画闯出新“钱”景》。文章称,截至2月13日当晚,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大关,成为我国影史首部百亿元票房影片。
“哪吒2”特效秘密,一是创造了4000名中国动画人踮起脚尖缔造国漫神话,二是创造了1900个特效镜头成就视觉奇迹——聂华军:希望产出最优质的lP和视觉作品聂华军近照“我们的吒儿要冲100亿了,加油加油,在想像力的天地间遨游,是你们给予了天马行空的勇气。
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走出影院后,行业内的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对王长田说一句,瑞思拜!毕竟,对于饺子这样纯粹的内容的导演/编剧来说,就像是带着“魔丸”基因的哪吒,做任何作品,想必是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存在的。
漫核动画负责人苏斌(右)与导演饺子合影。(受访者供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邹子聪吒儿可太争气了!网络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20时40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全球总票房已达12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上海报道2月17日,《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又打破一个新纪录。截至目前,该片总票房(包含港澳台及海外票房)已突破120.52亿元,超越《狮子王》,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十。
新华社成都2月13日电(记者康锦谦、薛晨、尹恒)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3日晚间,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达100亿元。《哪吒2》不仅在国内引发观影热潮,更成为全球热议话题,影片包含近2000个特效镜头、超10000个特效元素,超过百家国内动画团队参与制作。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神话”还在不断上演。2月17日,《哪吒2》已超过票房121.20亿的《侏罗纪世界》,位居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九位。《哪吒2》的成功,与全国动画产业链跨地域的联合作战密不可分,也被生动地称为动画界的“万鳞甲”。
总票房已突破110亿元,成为全民关注的现象级话题——《哪吒2》背后的动漫湘军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胡雪怡 通讯员 杨春玉截至2月15日晚,据网络平台数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总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110亿元大关,稳居中国影史票房榜第一。
澎湃新闻记者 吴雨欣 邵冰燕 李潇潇《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光线传媒的股价,都在春节后迅速攀升。2月13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的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百亿元,此时距离1月29日正式上映才过了16天。
刚刚过去的春节档,国产动画电影《哪吒2魔童闹海》在众多热门电影中一枝独秀。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13日19时,《哪吒2》的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百亿大关,成为我国首部百亿电影。取得不俗的成绩同时,《哪吒2》中极具震撼的特效画面也收获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合肥瀚灵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团队(左二王云龙、左四张戎骥) 当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片尾字幕缓缓游走,你是否看到一家合肥企业的身影? 近日,动画电影《哪吒2》的票房成绩再攀高峰,一举打破多项中国电影影史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