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2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器官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为基础而又充满挑战的科学问题之一。记者15日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关于脊椎动物两个重要器官——肺脏和肝脏起源演化的研究成果,从基因和分子水平揭示了这些复杂器官是如何在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安2月15日电 (杨英琦 阿琳娜)记者15日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生态环境学院研究团队在《自然·生态与进化》(《Nature Ecology& Evolution》)期刊发表关于脊椎动物肺脏起源演化的研究成果,从基因和分子水平揭示复杂器官是如何在演化过
中新网西安2月15日电 (记者 阿琳娜)器官的起源和演化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最为基础而又充满挑战的科学问题之一。记者15日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研究团队关于脊椎动物两个重要器官——肺脏和肝脏起源演化的研究成果,从基因和分子水平揭示了这些复杂器官是如何在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殷亮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朱宛玲):全球蛇类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洋。近期,中国一研究团队全面揭示了蛇类起源及特有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于6月19日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蛇类的祖先是谁?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团队基于大规模多组学技术与基因编辑等研究手段,全面揭示了蛇类起源及特有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6月19日,相关论文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
原始辐鳍鱼已经具备大量陆生特性相关的关键基因组元件(供图:毕旭鹏、张国捷、Brian Choo)原始辐鳍鱼已经具备大量陆生特性相关的关键基因组元件(供图:毕旭鹏、张国捷、Brian Choo)中新网北京2月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脊椎动物从水生到陆生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飞跃,
魏梦鸽 李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海华“若无演化之光,生物学毫无意义……”洪亮的声音从西北大学报告厅传出,主讲人正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当今世界上发现并命名恐龙数量最多的古生物学家——徐星。徐星院士开授“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课程第一讲。
中新网北京6月19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中国十二生肖之一,蛇是广为人知、广泛分布的一类爬行动物,成语“画蛇添足”则告诫人们蛇是无足(没有四肢)的动物。不过,蛇类如何起源的?最初有没有四肢?如果有的话,又是如何在演化过程中丢失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公众也颇为好奇。
2025年2月14日下午18:00,西北工业大学翱翔战略团队生态环境学院王堃、邱强和王文教授团队,在动物生态学领域的最新原创研究成果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期刊发表,这是继2024年8月该团队在该期刊发表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
原标题:科学家测序动物界最大基因组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报道,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和维尔茨堡大学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对动物界最大基因组的拥有者——肺鱼进行了基因组测序。肺鱼基因组约为人类基因组大小的30倍。测序数据有望揭示当今陆地脊椎动物的鱼类祖先如何成功登陆的奥秘。
相关研究成果以Teleost swim bladder, an ancient air-filled organ that elicits mucosal immune responses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Discovery上。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姜宝玉教授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研究员领导的“地球—生命系统早期演化”研究团队密切合作,确认了我国5.18亿年前澄江动物群中的云南虫是脊椎动物最原始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