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著名犯罪心理及青少年心理专家她立足于40年研究基础,揭示出:社会问题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关键在早年,早年的重点在家庭。以下,就是李玫瑾教授从屡上报端的罪案中,总结出的关键观点:孩子的心理问题往往会滞后反应,因此,人的心理特征与早期抚养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常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棉袄,儿子是妈妈的皮夹克。孩子到底随谁好呢?孩子成不成功和谁关系最大呢?但我要说的是,“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亲给予孩子爱,孩子也会尊重父亲,孩子尊重父亲,也会尊重母亲,而母亲感受到孩子的尊重,心情愉悦,自然家庭关系也会和谐,孩子也能安心的成长。
周周和小李,两个人结婚有六年了,两个人感情没有出现什么太大的问题,但唯一的问题就是没有孩子,这期间,周周吃了很多婆婆给她弄的偏方,但是依然没有好的结果,医院也去了很多地方了,但两个人的检查结果不尽人意,依然是没有怀孕。
孩子的问题 很多人都认为,青少年出问题,都是父母的错,提出“孩子有‘病’,父母吃药”。也有不少父母说,知道自己以前教育孩子的方法错了,可又不知道怎么改。面对孩子的问题和社会的指责,他们既无奈又无助,需要改变的究竟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