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骨科手术需要力量与精细技艺相结合。在骨科手术机器人研发与应用方面,北京积水潭医院已探索了多年。本届服贸会上,该院带来一套针对骨盆骨折复位的手术机器人,可帮助医生精准“拿捏”骨折复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智能化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
近日,中山一院越秀院区骨科机器人远程中心与南沙院区“数智骨科”手术室通过5G通信技术实时连线,借助膝关节手术机器人,成功实施华南地区首例“5G+骨科手术机器人”远程全膝关节置换手术。该手术由中山一院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盛璞义教授团队完成。
骨科手术机器人自2022年起在国内迎来获批高峰,截至2024 年9月末,国内已有50张骨科手术机器人注册证获批,随着新产品在医院端落地测试,终端手术量逐渐提升,经过时间检验,有部分头部品牌开始崭露头角,获得顶尖医院的认可,这是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市场份额能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
围绕新质生产力,2024年上海市产业青年创新大赛成功举办,以“聚势向新,质领未来”为主题,设置9个赛道: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共293个创新项目报名。
说起骨科手术,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创伤大、疼痛、恢复慢……”“伤筋动骨100天”。然而,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机器人正走进医院,使骨科手术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日前,53岁的郑女士在工作中搬动重物时不慎摔倒,左膝部着地致髌骨骨折,左膝部持续性疼痛,屈膝时加剧。
2024年8月,由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作为正式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成为搭载AI人工智能辅助骨科治疗类医疗器械三类注册证,标志着长木谷®在骨科人工智能与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中国智造”全新升级,进一步打破了长期以来进口品牌的垄断局面,不仅加快提高了我国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能力,更为骨科手术机器人国产替代化提供有力抓手,让更多中国患者获益。
建立三维模型、测量手术角度、精准预估截骨数据……在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展厅的入口,全球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作为本届服贸会最受期待的融合创新成果之一,成为展会明星。骨科手术常被形象地喻为需要力量与精细技艺相结合的“木匠活”。
【来源:新华网客户端】新华网南京12月27日电12月26日至28日,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江苏南京举办,共吸引全国425所高校报名参会,其中241所高校携重点推介成果、高价值专利技术以及技术成熟度高、可转化应用成果,共2716项进行现场交易。
“透视眼”“稳定手”,还有超强“方向感”……如果让这样一位大师为患者做手术,肯定安全又放心!宁津县人民医院的骨科机器人就是这样一位眼明手巧的“大咖”。从之前骨科手术中近20厘米的切口到如今仅有几毫米,实现智能化、微创化、精确化,骨科机器人给患者治疗带来的巨大改变。
近日,来自北京的58岁李阿姨(化名)在游玩时不慎摔伤,被紧急送往哈医大四院骨科就诊。经诊断,该游客为“右股骨颈骨折”,情况较为严重。医生立即为患者实施右侧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还在观察当中。
人工智能正在手术临床上发挥出更大的应用价值。9月落幕的2024年服贸会上,全球首款搭载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ROPA成为明星,引来四海客商前来咨询,包括德国哥廷根市的市长。ROPA为何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