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春晚机器人被“薅着脖子”下场的,在我看来这并非是失误,而是精心设计的,有着表面层次和深层的理解。大家都知道春晚的节目是按照时间来排好的,每个节目都有固定的时限,这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腾出更多的时间。
2025年春晚机器人跳舞,最后被拎着脖子下场,这一场景颇具趣味性,也引发了广泛讨论。另一方面,从实际技术角度来看,虽然这些机器人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智能化水平,但在复杂多变的舞台环境中,要实现完全自主、稳定的行走和退场,仍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结果点开十分无语:短短18秒的视频中,工业机械臂先是按照轨迹在侧方搬运原料向左移动,这位职工却在机器人运行轨迹上跨过产线进行移动桌子的操作,结果被机器人压在传送带上,机器人急停把人卡死,赶来营救的几个人束手无策。
2025 年春晚,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 机器人“福兮”身穿花袄,带领演员们共同完成了极具民族特色的扭秧歌表演《秧BOT》。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生动展示。那么,这些机器人是如何做到如此流畅的舞蹈动作的呢?
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当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身着东北花棉袄,以“0帧起手转手绢”的绝技完成秧歌舞时,这场由张艺谋导演的《秧BOT》表演瞬间点燃社交网络。这场看似欢乐的科技秀背后,实则是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向全球市场发出的冲锋号角。
舞台上,32个身高1米8的“红衣小哥”正甩着绸缎扇子,踩着唢呐的节奏扭秧歌——膝盖微屈的“矮子步”,手腕翻花的“挽扇儿”,连扭脖子的那股俏皮劲儿都拿捏得死死的。要不是偶尔闪过金属关节的寒光,观众简直要怀疑这是不是真人套了层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