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海之滨的小渔村,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国际化大都市,创造令世人瞩目的“深圳速度”;从蛇口“开山第一炮”拉开改革序幕,到如今每平方公里孕育8.51家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约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强落户,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科技之都…
特别策划·《深圳记忆》系列短片深圳记忆|激荡四十年·蓝色机遇盐田港: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码头之一。自1994年开港伊始,附着着改革创新基因的盐田港就提供世界级的集装箱码头服务工作,改革开放初期,远洋集装箱班轮密度全国第一的盐田港,是如何抓住机遇向海而兴的?
特别策划·《深圳记忆》系列短片激荡四十年·深圳特区报:特区第一见“圳”者。1982年5月24日,晨光熹微,东方欲晓,在一间小小的铁皮房里梦想的种子开始播撒、发芽,由此开启了一张报纸与一座城、一群人的故事。
为了成就今天的模样,它曾历经几十年的逆袭蜕变期,从土路到“十里长街”,从最初2.1公里到25.6公里,深南大道犹如一幅历史画卷,不断记录着深圳四十年间的高速发展,作为深圳速度的承载者,下一个四十年,深南大道如何续写篇章?
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珠海空气质量排名再次斩获第一,并首次取得“三连冠”。已是常年标配的“珠海蓝”成了这座城市最靓丽的名片。40年前,当试办特区这一伟大决策作出时,特区该怎么建、应当往哪里走,并没有标准答案。“摸着石头过河”的珠海,立足自身独特的区位条件、环境容量、资源禀赋,坚持规划引领、生态立市、环保先行,以锚定科技创新与高科技产业为原动力,以深化珠澳合作为主轴线,推动壮大城市综合实力,用坚守初心与底线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