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中讲述,孙某某为了传承非遗,顶着全家人都不支持的压力,偷偷借钱,2014年孙某某孩子出生,其手里甚至拿不出1000元钱,给孩子吃了劣质奶粉让孩子生了病,其住的地方离县城医院只有30米,却因为承担不起医药费失去了这个还不足100天的孩子。
中新网玉溪11月9日电 (黄兴鸿)“傣族土陶与我们傣族生活息息相关,技艺传女不传男。我因车祸受伤无法做其他工作,干脆专心做土陶。”9日,中新网记者走进有“花腰傣之乡”美誉的云南新平戛洒镇,采访非遗传承人刀正富,在其带动下,该镇土陶远销全国多地,助农增收。图为刀正富制作傣族土陶。
【来源:劳动报】昨天#小伙把梳子做成柿子形状卖了5万把#话题冲上热搜新中式按摩梳在年轻人之间迅速走红也让95后工匠“火”了一把↓↓一份家业传三代95后小伙拯救非遗产业95后小伙徐展鹏出生在安徽泾县榔桥镇,这里被誉为“中国木梳之乡”,廊桥木梳制作技艺更是省级非遗传统。
当看到100年前印在木屐上的红漆描花图案在电脑屏幕里逐渐清晰起来,“95后”小伙梁家聪顿时热泪盈眶。去年初,梁家聪辞去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东莞石龙,参与父亲梁锦泉木屐店的日常运营和木屐制作。1924年,黄鹤林在石龙镇创设“英昌木屐坊”,100年过去,到梁家聪这里已是第五代。
一分多钟的短视频,犹如一个微纪录片,将非遗技艺的传承故事娓娓道来。这是旅行博主乐天在抖音平台上发布的有关非遗技艺传承的短视频。乐天本名叫龙延,是一名“90后”贵州苗族青年。大学毕业后,他从事与影视文化传播相关的工作,还曾到北京打拼。
一个孤儿,没上过大学,花1万多元学糖画手艺,为了摆摊又专门买了辆小轿车。这位22岁的地摊小哥说,他觉得值!“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让我们走进这位小哥的生活——讲述人:杜安明云南腾冲糖画手艺人我是个孤儿,家住云南腾冲农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你看,这蜿蜒数百里的花又开好了!它们在毕节彝族的家园织锦造缎,彝人称它索玛,我们称它百里杜鹃。这片嫣红、紫红、水红,它们拥抱在一起,在山头轻轻漾开涟漪,花成浪,浪成海,组成了这颗蓝色星球上最大的天然花园。”“别眨眼,这里的一切都会在空气里绽放得妙不可言!
父子携手,老手艺找到了“靠山”日卖500单!26岁湘潭小伙通过电商推广非遗产品,石鼓油纸伞“火出圈”湘潭石鼓油纸(布)伞。 受访者 供图 湘潭石鼓油纸伞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2016年被纳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成为湘潭市石鼓镇安乐村的特色名片。
近日,一段关于山东滨州邹平市孙镇龙灯非遗传承人孙某亮的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和网友热议。视频中,孙某亮一把鼻涕一把泪,倾诉着自己传承非遗的不容易。博主介绍称,为了传承这项技艺,他花光了家里的钱,给刚出生的孩子喝9.
赵梓丞,沧州市育红小学学生。他6岁习武,坚持至今,以传承非遗为己任。2021年,他参加中国—波罗的海三国武术网络大赛获A组传统拳术一等奖;同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少儿武术锦标赛(网络赛)获八极拳单打套路组一等奖。2023年在第五届思路汉风国际武术大赛上获劈挂拳项目金牌。
新重庆-武陵都市报 通讯员 袁梦▲杨胜天在查看油茶结果情况朝天门是重庆中心城区的知名“打卡地”,在400多公里外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兴隆镇,也有一个朝天门,这是“80后”小伙杨胜天的家乡。在外打拼16年后,杨胜天回到朝天门村发展产业,传承民间技艺,带领村民走上共富之路。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作为一个狩猎民族,他们只有语言,而无文字。目前,不少鄂伦春族传统技艺面临着消失。10年前,北京小伙“少年星期八”离京扎根鄂伦春,投身于文化传承与非遗保护的工作中,他也被当地称为“第9169个鄂伦春的孩子” 。
中新网四川新闻11月21日电 (李同周)诳楚救汉的纪信、红面长须的关公,卡通十二生肖公仔、蛋仔派对……一块块普通的泥坯经过一双巧手的捏、搓、揉、掀,再经过烤制定型,制成了一尊尊栩栩如生的泥塑,展现着中华文化的生活百态。
来源:【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畲族彩带,承载着远古时代畲族先民的祈福信息,在编与织之间保留着数千年原始的“意符文字”,是一种“活”着的畲族文物。在遂昌县妙高街道后江村李家山自然村,有这样一位“00”后男生,每天爱“宅”在家里编织畲族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