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的《细胞》杂志上,发表了一项肝病领域的重大突破研究。来自图宾根大学以及妙佑医疗国际的研究人员创造性地开发小分子MKK4抑制剂——HRX215,不仅可以促进小鼠和猪肝切除术后的肝脏再生,还大大提高了肝切除术的切除阈值,可以在猪致死性85%肝切除的情况下降低肝衰竭风险。
近日,一家致力于开发能够实现器官再生细胞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LyGenesis正式宣布,公司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同种异体细胞疗法,可以在人体的淋巴结上进行器官培养,培养成功的“微型器官”能够在体内发挥相应的器官功能。
五脏六腑以器官为单位,由基因为个体量身定制,科学干预下,关于体外器官培育的研究一直在继续。“我们专注于中重度肝病的细胞治疗,基于完全自主原创的核心技术,解决了肝脏细胞在体外再生的科学和技术难题。”上海赛立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鄢和新说道。
三千多年前,一种疫病降临,导致患者皮肤出现大量红色斑块,如果病情长期进展,患者还会遭受神经系统损伤,变得口歪眼斜,行动迟缓或不受控制,皮肤上的红色斑块最终可能在患者脸上留下疤痕,使他们双唇肥厚,耳垂肿大,鼻梁凹陷,形如狮面。
今年1月份,安徽宿州马先生的妻子不幸查出患有急性肝脏衰竭。为了救妻子,马先生毅然选择切掉一半肝脏,移植给妻子。马先生“割肝救妻”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5月27日,海报新闻记者联系到了马先生,谈及当初救妻子的经历,马先生仍历历在目。
“妈妈,我的腿痛!”以往每当运动结束后,邱宇婷总会对妈妈这样说。出生伊始,她就在与病魔作斗争,今年6岁,四肢纤细的她体重仅18公斤。“从小就被诊断出黄疸,还不时吐血,最终被诊断为门静脉高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当其他同龄小朋友奔跑玩耍的时候,她却久站都很困难。
来源:【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供稿23岁的儿子毅然捐献了近60%的肝脏,为身患肝癌的父亲延续生命。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厦大附一院)肝胆胰血管外科(肝移植科)姜楠主任团队历时15小时,成功让血浓于水的父子俩更加“血脉相连”。
央广网合肥1月29日消息(记者鲍玉婵 通讯员桂思奇 方雯 方萍)这个春节,安徽合肥,20岁的大学生小李做出人生中的重要选择,捐献自己三分之一的肝脏挽救自己的父亲。“我的生命都是爸爸给的,我还年轻,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对于给父亲捐献肝脏的决定,小李异常坚定。
“梦想可以再有,爸爸只有一个”辗转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普外科后,检查发现,李大哥血总胆红素为435毫摩尔/升,是正常人的20倍以上,凝血酶原时间为24.60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51.50秒,肝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如果不及时进行肝移植,随时会因肝衰竭而危及生命。
今天(18日)是“全国爱肝日”,和肝脏相关的疾病,现在大家最常见的就是体检查出了脂肪肝,临床数据显示也确实如此,近年来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升高,根据最新的估算,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达到20%~30%,也就是说,几乎平均每3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