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由天津大学主办、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八十个春天——冯骥才与天津”国际学术研讨会闭幕。在研讨会的闭幕致辞中,冯骥才先生说他没有80岁的年龄感,但有时间的紧迫感,“我今天中午没睡觉,就是被一个话题触动,想要写一本叫《非遗学原理》的小册子。
生命不是一场计算里程的奔跑,而是一次收获精彩的旅行。当追赶岁月的步伐放缓,闪耀激情的演出才登场。青春本与年华无关,那是一种向上的态度。抛开年龄的束缚,享受“无龄感”生活。时光深处,岁月静好。 2009年5月24日,在荷兰西部城市哈勒姆,一名老年妇女参加“祖母摩托车赛”。
不知持续几年了,奔三后,我始终未能习惯已经三十多了,心里感觉自己要小那么几岁。被问及年龄的机会其实不多,大多是在学校门诊部看病时。 “年龄?”医生问。“呃……”我习惯性迟疑一下,将今年年份一减出生年份,才又发现已经三十多了。
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应该同步发展,如果心理年龄过小,则会显得过于天真,不利于个人的社会化生存与成长。我是研究笔迹学的老师,遇到过很多心理年龄过小的学生,他们比较单纯,对社会,对自己的认识水平都低于同龄人,并且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年龄低。
#01有时候,我觉得我已经活了很久很久,我的记忆是一座复杂的迷宫。有时候,我又觉得我的生活昨天才开始,我的记忆是一片空白。我知道,这种矛盾的感觉会延续到生命的终结。记忆是我们体悟时间的唯一手段,可是谁能够从记忆中找出时间的刻度呢?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去保养,但是在生活习惯、理念和对生活的追求上,做到如下几点就可以保持年轻的状态。当你学习的时候,一切的烦恼都会抛到脑后,专注让你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一件你喜欢的或者你急于弄懂的知识或者技能上,或者你需要的信息方面,另外,经常听音乐也是一个很好的养心方式,也时不时背起背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所去的地方一定是阳光充足、民风淳朴、自然风光美丽,到你喜欢的地方去吧!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听众朋友,晚上好。网上有个有趣的对比:父母的30岁——岗位上发光发热,养育1-2个人类幼崽;我的30岁——追星手办、玛卡巴卡,不少人直呼“中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