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清档记录,宫廷用瓷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烧造:1)大运;4)进贡,其各自说明如下:1)大运瓷器:大批运输的瓷器,御窑厂每年定式烧造,一般从3、4月开始烧造,10月交付,烧造费用年底在内务府奏效,数量大。
前 言: 近年来随着清宫瓷器档案的大量公布和公私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节令膳碗的面貌、品种、烧造等情况大家已经了解得比较清楚,像奚文骏老师就曾在2018年第8期的《收藏》杂志上发表过《清代御窑色地开光节令膳碗名物考》一文,对节令膳碗加以详细说明。漫 谈 清 宫 节 令 膳 碗。
清朝是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峰,无论是产品的数量还是质量,品种还是造型,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瓷器从彩瓷到单色釉瓷无所不仿,仿造型、仿纹饰、仿釉色,随着时代的进步,还不断创新。
清代官窑瓷器,台北故宫现藏有万件以上,自康熙以至宣统,各朝皆有,惟精美之器,则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康熙朝的宝石红、青花、五彩、雍正朝的仿汝、仿官、粉彩,乾隆朝的粉彩、斗彩、玲珑的透雕,以及三朝最精美的特产品-珐琅彩瓷,皆非后世所能仿做,可说是此类工艺美术登峰造极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