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唐朝唐太宗时,有一-位国师名玄奘法师 ,在家姓陈,十二岁时跟随哥哥出家,出了家后,读一切经典,有些经典是鸠摩罗什法师翻译,有些经典是别的法师翻译,他对有些语句生疑,很想到印度取经,后来在四川成都挂单,遇到一-位老和尚,身生疥癞,人不敢近,惟有年轻的玄奘法师,以一颗同情心侍奉他,为他洗脓血,涂药,不久,这老和尚的疥癞病痊愈,老和尚感他调治之恩,无以为报,惟有一部经,可以口传给他,就是这一部心经,-共二百六十字,念了一遍,玄奘法师便记在心内,后来把它译出来,-个字也没有更改;
五蕴又叫五阴五众或者五聚,蕴从字面来讲,就是聚集或者类别的意思。比如我们看到了一棵植物,我们看到的这棵植物,对于我们来讲就属于色蕴,我们遇到了一个人,他对我们来讲也算色蕴,我们喝的水,我们吃的各式各样的食物等等,凡是我们看到的遇到的一切物质的东西,不管它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也不管它多大或者多小都算作色蕴。
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举目可见触手可及,但是在《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包括其中著名的“如来所说xx,即非xx,是名xx?”,意思是世界上根本没有xx事物,如来不过借用了这个概念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