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谈制作油纸伞的工序,大大小小近百道,一坯二糊三打杂四验收。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又该如何选竹?本期“匠心”为你揭秘。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刘可欣【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8月29日05版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白培生 胡孟婷一缕竹香,亘古绵长。8月27日,记者驱车来到湘潭县石鼓镇。放眼望去,茂林修竹,良田阡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鼓油纸(布)伞制作技艺,在这里已流传600余年,尤以安乐村、将军村为甚。
本期“匠心”,我们采访到油纸伞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毕六福。他详细介绍了油纸伞在泸州的历史以及相关民俗传说。毕六福曾制作了一柄长约16米的超级油纸伞,现存于广西阳朔,规模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当时最大的油纸伞。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油纸伞。 王茂祥/摄从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油纸伞一直作为华夏人民的出行雨具。聪明的古人,在纸伞面上涂刷防水的桐油 ,增强其韧性,制成油纸伞。
长沙晚报实习生 吴思锜 全媒体记者 李卓历经82道繁复精工,才能手工做出一把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石鼓油纸伞,再给这六代祖传的老伞取个很国潮的名字“蝶恋花”,放在互联网电商平台上卖,“老掉牙”的手艺全网热卖,引发众多年轻人来“蝶恋花”……谁说年轻人不爱老手艺?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施雯 通讯员 潘一笑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国风雅韵篇章中的美物油纸伞出圈了。一把把蜿蜒排列、款款而来的油纸伞撑满整个舞台时,大家不禁感叹,实在太美太仙。这把伞,让人想到的是烟雨西湖,还有湖边白娘子的传奇。亚运油纸伞,其实在杭州乡间就能找到同款。
原标题:组图|穿针引线 湘潭石鼓非遗手工伞是这样制成的红网时刻新闻9月25日讯(记者 杨滋 通讯员 李建新)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县石鼓镇因地制宜发展油纸伞制作和加工,目前有成品油纸(布)伞生产及相关企业50余家,年产成品伞500多万把,占全国工艺伞总产量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