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内容梗概: 那是一个既僻远又热闹的小城,在城中的交通要道上坐落着一个“大泥坑”,它常常淹死一些禽兽和小孩,可居民都在看热闹,没有人出来加以整治。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期分享的好书是《呼兰河传》,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长篇小说。该作品于1940年9月1日见载于香港《星岛日报》,1940年12月20日,萧红于香港完成《呼兰河传》书稿创作,12月27日全稿连载完。
《呼兰河传》是现代文学经典中一本耐读耐品的名著,是萧红后期代表作,首发于1940年。连环画《呼兰河传》由黑龙江著名画家侯国良用高超的艺术创作而成,精彩再现了原著风貌,荣获了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
1942年1月22日,“文学洛神”萧红在香港病逝。当时,萧红被庸医误诊,切开了喉管,导致无法说话、进食。临终之际,她只能拖着病躯,用纸笔写下两行字: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冷遇,身先死,心不甘,不甘。
《呼兰河传》开头,作者用诗歌一般的语言,描述了她的故乡——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河小城冬天的严寒。《呼兰河传》就从这个严寒的冬天写起,以作者童年生活为背景,用童年的视角打造出呼兰河当年的社会风貌、人情百态,揭露了封建陋习对人们生活造成的毒害和不幸,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复兴希望,对穷苦人民的深刻同情,以及对爱与温暖的美好向往。
《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计,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在微信读书上读完了125本书,再加上部分未计入在内的纸质书,总数应该是有超过130本。我把这125本书的书目大概浏览了一遍,精选出了让我印象深刻的10本好书,推荐给你。01《呼兰河传》在我所读过的小说里,《呼兰河传》是最不像小说的一部作品。
前言:一本好书,能带领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奇谈趣事,遨游瑰丽多姿的知识海洋,领略高尚灵魂的思想与品格。一本好书,能帮助我们陶冶情操、塑造精神、升华思想。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来临之际,桂林市回民小学教师化身好书推荐官,为同学们推荐值得一读的宝藏书籍,大家一同去领略书海的魅力吧!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德安三中开展了阅读社团活动课,旨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让每位学生接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在读书活动中沐浴文化的恩泽,接受传统的洗礼,享受读书的快乐。
日前,成都日报锦观文化传播中心、教育工作室携手成都图书馆、成都中小学名校校长共同推出“寒假书单”,书单发布后,记者收到不少家长和学生读者的反馈,不少人为书单点赞,认为这份根据不同年龄段学习要求“定制”的寒假书单很有参考性,成都图书馆馆员的阅读推荐也颇具启发性和引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