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北碚区有一条大众喜闻乐见的“木龙”——澄江镇北泉“板凳龙”当地村民仅凭几条木板凳就把这条龙舞得风生水起北泉“板凳龙”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雏形源于农村院坝、田间、打谷场上的一种游戏在当年的小孩中颇为盛行有“大娃玩龙灯,细娃玩板凳”之说随着几代人的挖掘、整理、加工至今北
正月十三的夜晚,地处浙江省中部的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虎岩村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当晚6点开始,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阵阵响亮的炮仗声,一条由100多节板凳聚合而成的长龙流光溢彩,格外显眼。“这是我们闹元宵的民俗活动——板凳龙。
封面新闻记者 邹阿江 图由青白江区委宣传部提供2月14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青白江区获悉,日前全国首支汉服龙灯队非遗板凳龙巡游在青白江区城厢古城首秀。此次亮相的板凳龙为目前西南最长非遗板凳龙。龙身由三十一条板凳连接而成,共49米,龙头高2.38米、重达八十余斤。
作者:解凯豪(新石路小学3.1)作品:正月十一舞“板凳龙”板凳龙,又称“龙舞”“耍龙”“耍龙灯”或“舞龙灯”,是在全国各地,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流传的传统舞蹈。板凳龙起源于汉代,发源于江浙地区,形式可分为一条板凳或多条板凳制作的板凳龙,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活动。
潮新闻 记者 潘秋亚 钱关键2月11日(正月十四)上午11时许,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充满民俗韵味的非遗文化展演在此拉开帷幕。作为全国10个受邀参加现场展演和巡游的非遗项目之一,浦江板凳龙作为压轴项目惊艳亮相。
潮新闻 共享联盟(云和)俞海友 见习编辑 吴柯沁2月10日,在云和县崇头镇沙铺村,时隔六年的非遗传统民俗——沙铺插花板凳龙再度精彩上演,吸引众多村民与游客共赴这场民俗盛宴,为元宵佳节增添了浓郁的传统气息和喜庆氛围。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赵迎昭重庆有多少“龙”字地名?有哪些和龙相关的民俗?2月3日,巴县老院子南泉雅集在位于巴南区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氏民居内开讲。在雅集中,重庆市地理遥感中心八二四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张海鹏和重庆文史专家肖能铸带来精彩分享,给市民带来一席龙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