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修美人,以媲于君。”《楚辞》中的“美人”从何而来?“香草”在楚地有何妙用?故事要从楚国的“香薰”——铜熏杯说起。在湖北省博物馆“楚国八百年”展厅,除了精妙绝伦的青铜器铸造,观众最感兴趣的还属2000多年前楚人的“精致生活”。楚人喜居高台,临水筑室。
第二章 香草美人——文学始祖,浪漫楚骚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盖棺论定”。无论生前对一个人的评价有多少争议,在他死后的评价才真正能概括他一生的成败得失。对屈原的评价也是如此。后人谈到屈原的投江自尽,往往从殉国的角度去理解他、歌颂他。
在古诗中,“香草美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女子或柔嫩可爱的花草。《竹海幻境》总导演李彦认为,以香草美人作喻,是屈原诗歌的一大特点,“香草”不是指植物,“美人”也不只是美女,“美人”则是以男女之爱来象征君臣朋友之谊。
德馨为香草,身洁即美人——漫谈由屈原而始的湖南“贬谪文化”文/凡溪一沧浪之水浩浩汤汤,屈子的精魂涤荡千年绵延不绝。生前身后,行文为人,屈原在湖湘大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也因了这片土地的青山碧水和父老乡亲,他的名字和诗作得以永久传唱。
来源:【华声在线】香草美人,湖南精神的不竭源泉——漫谈由屈原而始的湖南贬谪文化凡溪“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湘夫人》)。秋风乍起,看洞庭之水浩浩汤汤,想起屈原。屈原在湖湘大地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也因了这片土地的青山碧水和父老乡亲,他的名字和诗作得以永久传唱。
屈原笔下香草、美人、山鬼是什么样的?历代画家们给出的答案各不相同。《天问》提了一连串问题,有答案吗?朱熹试着给屈原“隔空作答”……6月21日,南京图书馆《楚辞》主题展开幕。这个端午节,赏历代《楚辞》文献,怀念行吟泽畔的诗人屈原。
作为先秦文学作品的双峰,《诗经》和《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但是《楚辞》没有《诗经》那样普遍的权威,没有什么政治家或者传道者拿它的文句作为宣传或箴谏的工具,也没有什么人在日常对话中拿它作为开场白。
龚旭东 听朋友说,益阳桃江《竹海幻境》沉浸式楚风美学剧场决心打造“中国首个以《楚辞》为价值表达的风雅美学近郊微旅新样式”。我对文旅文艺产品很少接触,也没有太大的兴趣,但是我对湖南所有与屈原有关的文艺作品都有着强烈的兴趣。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在芳香的兰汤中沐浴,穿上五彩的华服迎神,带着杜若的英花,盘旋起舞,神灵尚未退去,身上隐隐放出神光。《九歌·云中君》中虔诚祭祀云中君的场景,在2300年后的今朝,无偏无倚的降在屈子身上。
端午节到了在军营里又是一年一度甜咸粽子“正统”之争环节节日是用来庆典的,也是为了纪念的节日文化是一种历史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文化也是一种民族风俗和民族习惯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各地都有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尽管风俗习惯不同却都包含着同样的意蕴——纪
来源:【新湖南云】汨罗江畔屈子祠。曹志辉 摄“妈妈,这就是汨罗江吗?”6月10日,登上屈子文化园楚堤,8岁的谭智航望一眼映入眼帘的河流,将目光转向妈妈。这个端午,他们跨越1500公里,从山东烟台来到湖南汨罗,只为看一看“屈原爷爷投的那条江”。
初中时读金庸武侠小说,其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中第一位出现的年轻女性名为李沅芷,“这女孩儿李沅芷是总兵李可秀的独生女儿,是他在湘西做参将任内所生,给女儿取这名字,是纪念生地之意”,不由赞叹金庸取名之美,但不甚了了。
来源:【湖南日报】又到一年端午时,大街小巷粽子飘香,大江大河龙舟竞渡。话及端午,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的贡献不仅在于他诗词上的独领风骚,更在于他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以及坚持真理、捍卫正义的勇气。正因如此,人们年复一年地在端午节这天缅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