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春5月17日电 (记者 郭佳)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数字出版论坛”17日在长春举行。针对互联网时代如何激发人们的阅读热情,中国出版界人士呼吁拥抱AI,用数字技术为阅读赋能。5月17日,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长春开幕,读者在元宇宙图书展台体验AI阅读。
2025年2月9日,由中国出版协会指导、在昆明举办的第六届博鳌院校和出版社领导会议上,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发布了全国首家出版社自主可控私有的AI数字出版平台。该AI数字出版平台基于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自主可控的私有大模型底座研发,主体用于AI数字教材/学术专著的出版与发行。
■记者 许旸阅读是传承文化薪火的重要途径,也是汲取智慧力量的重要方式。202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期间,“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举办,“新华荐书·东方书单”和“年度十大东方读书人”评选同步启动。“出版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就在于能与时俱进,积极采用新技术提高出版水平。
中新社海口9月21日电 (记者 王子谦)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21日在海口市开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展会上发布《2023—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179.68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9.
海南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陈婧“我是专门过来打卡AI剪纸许愿机的,成品太漂亮了!”近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海口市民詹先生看着崭新又独特的剪纸作品,爱不释手。仅需轻触屏幕,输入“孔雀”“花”等关键词,AI便能在弹指间将文字转化为一幅幅精美的国风剪纸图样。
科技飞速发展,AI深刻改变各行各业。近年来,国内外出版机构纷纷探索将AI大模型应用到出版各环节之中,以期提升生产力、优化工作流程并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知识服务需求。然而,在AI大模型带来无限可能的同时,也伴随着诸多挑战与思考。AI大模型在出版业的应用现状如何?潜在挑战有哪些?
本报记者 刘旺 北京报道近日,“NEXUS:AI时代的IP力量”——2025中信出版合作伙伴大会在北京举行。中信出版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围绕AI时代出版业变革的成长逻辑;大众出版的逻辑价值之变;出版业如何应对变局;中信出版的破局思考等,发表了演讲。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茅院生,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黄强,数传集团CEO施其明,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等六位来自产业界、人工智能及法律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发表演讲,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给出版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原标题:首部人工智能蓝皮书出版——截至今年5月,我国已备案117个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产品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讯(记者 孙海悦)《中国通用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4):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创新》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首部人工智能蓝皮书。
过去的一年我国数字出版业发展态势如何?9月21日,在海口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2023—2024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6179.68亿元,比上年增加19.0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如果读完一本很棒的书,突然发现书是AI“写”的,你会不会感觉“被忽悠了”?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AI)不断赋能各行各业,出版界也在思考AI对出版和阅读的影响。日前,作为北京文化论坛的一部分,AI赋能全民阅读新潮流专业沙龙在北京印刷学院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