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数学家袁亚湘在国内的科研之路是从一笔1.3万元的经费起步的。1988年,从剑桥大学学成归国的袁亚湘成了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28岁的他得到一笔1.3万元的科研经费。对从事基础研究的袁亚湘来说,当时这笔“不少的费用”足够开展一些研究。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回答“‘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中的‘企业’指什么”的问题时表示,创新不问出身,企业要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不管是国有、民营、大中小企业,包括微型企业和初创型企业,以及企业之前一些雏形、公司的雏形,都应该是我们支持和服务的。
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上,回答记者“哪些特质的孩子拥有科学创新的潜力”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表示,“创新没有天选之人,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创新人才。”
情绪化、古怪、反复无常、傲慢?也许,有些员工就是这样,但你就是不能解雇他们。事实上,如果你不学会最大程度地利用这些具有创造力的员工,你的公司迟早会走向破产.相反,如果你只是招募和提拔那些与人友好相处、容易管理的员工,你的公司最多只能发展平平。
【教育随笔】聚沙成塔,集腋成裘——35、“创新性思维”需要“研究性学习”——对“钱学森之问”的反思作者:顾雪林近日,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前,发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
互联网时代下的未来职场世界,是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开设的十五大专业,都是时代发展趋势下热门、前沿的学科,且市场需求旺盛、人才紧缺,像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能等这些社会急缺的专业,可以让学生所学即市场所需,让学子毕业后就能有用武之地,迅速走向工作岗位,而且我们每年都会通过实地调研,掌握技术新动态,进行课程体系更新升级,就是为了使学生所学内容更加贴合市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