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意义上说,木斋先生代表着经历文革磨难,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脱颖而出的新一代学人的奋斗人生。其198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以来,求学探索的步伐一直没有放慢,四十年间探索的成果之多,引发学界关注之大,涉及学问视阈之广,皆可谓学术界的“劳动模范”,褒议好评,屡见报刊学人笔端。
木斋,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重庆大学校聘兼职教授,重庆大学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世界汉学研究会会长,世界汉学文学中国研究会会长,美国休斯顿大学亚美文化中心高级研究员,世界汉学书局总编辑,香港大学荣誉研究员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东北苏轼研究会会长,中国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91年2月,笔者自日本东京飞抵伦敦,应英国国家图书馆的邀请,做敦煌写本编目工作,在图书馆中文部主任吴芳思的安排下,住进伦敦南边一个简陋的公寓里面,除了公共的客厅、厨房,有四个卧室,我居其一,另外两间是新朋友,而最后一个房间里,居然住的是老相识——中山大学林悟殊教授。
如今的大学图书馆功能之丰富,在满足藏书之余,更多时候变成了师生交流学习、共享信息、思想碰撞的地方。被柳亚子先生作诗称赞:“百城南西足论功,堂构巍峨缔造雄。十两黄金书万轴,教人长忆木斋翁。”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座巍峨的“木斋图书馆”,会在日后成为南开人永远的伤痛记忆——那是1937年,侵华日军对“木斋图书馆”进行了野蛮轰炸,雄伟的图书馆就这样在历史中消散。
谈到古代的豪门大户,天津人最喜欢说“八大家”,而这“八大家”中没有李姓。大概是到了同治年间之后,民间有这样一个顺口溜:“财势大,数卞家,东韩西穆也数他。振德黄,益德王,益照临家长源杨。高台阶,华家门,冰窖胡同李善人。
作者:袁晓聪(运城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学人小传钟振振,1950年生,江苏南京人。古典文学专家。1988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曾兼任中国韵文学会会长、中国宋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词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来源:【新甘肃】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结合研究秦史张天恩程平山《秦国早期历史之重构》一书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学术出版资助项目,全书约八十万字。该书当是秦史研究的一部重要论著,作者凭借长期的学术积累和不懈钻研,用许多全新视角和深刻见解分析了秦国早期历史的一些重大问题。
◎周立民近日京中藏书大家姜德明先生旧藏拍卖,激起不少涟漪。追忆与姜先生一次次聊天,他兴致勃勃谈的都是书前书后的故事,印装的精美,对插图和设计的赞不绝口……这让我多少品味出拾掇旧书刊的三昧:那不是数钞票,得有一点情调,才不辜负这些饱经岁月风尘的旧书刊。
从宋刻本《孟浩然诗集》的一纸题跋说起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藏宋刻本《孟浩然诗集》三卷,二册(索书号:8705),是海源阁遗书中的一种。书中夹有一纸无书写者姓名、日期的题跋,谓:“依《新民法》,过期不赎,衹能将押品拍卖,有余仍交与债务人;不足向找。
——木斋著《读懂红楼梦——甲戌本评点研究》木斋著《读懂红楼梦——甲戌本评点研究》令人耳目一新,可谓激活大众对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理解思路,促使学术界红学研究的思维转型,作者以独特的破解与转译手段植入文本剖析全过程,亦即是《红楼梦》的写作史,解答“脂砚斋是谁?
最近,笔者在编修《龙氏族谱黎平支谱》过程中,在黎平高屯镇岩村,发现了清朝著名作家龙绍讷于1863年撰写一本叫《遗文》的手稿,这本《遗文》手稿约10万字,有:序、跋记、传记、碑记、地课、启禀、论考、诗赋等内容。
2019年《文献》杂志第1期发表柳向春博士的论文《徐森玉先生与北平图书馆》,拜读后深受启发,联想到曾在俞泽箴先生的日记手稿中,读到有关徐森玉先生在京师图书馆工作期间的一些记载,现撮要简述如下,以供读者与研究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