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基因,良渚文化是崇玉、用玉的文明,透闪石软玉已成为当时用玉的主流,切割、管钻、微雕、抛光等琢玉工艺技术也已经完全成熟,良渚社会有着普遍信仰的神像,形成了以琮、璧、钺和复杂头饰等为代表的一套成组玉礼器系统,开启了中华礼制文明的先河。
(接上期)良渚文化的玉器除了上期介绍的玉琮,还有许多器型,都具备一定的造型特点,值得分析:一、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璧特点良渚文化的玉璧存量较大,遗址挖掘中大量出土,但是由于其材质和数量的原因,对于那些大量出现的素璧,古玉收藏者并不将其作为重点收藏对象,原因很简单:一、这一时期的玉璧中
讲完了红山文化,这一期我们谈一下南方代表的文化-- 良渚文化玉器。有人说我太过于矫情,废话太多,没有办法,当老师的可能都是这样,总想说得更详细一些,感觉有用就可以订阅,感觉废话就不用多看,浪费那么多文字留言,也是闲的。
五千年前的余杭地区,华夏人民用朴素的方式,开启了一段震撼人心的古老文明之旅。良渚文化距今5300年左右,以杭州余杭良渚遗址群为中心,北至长江,南到钱塘江,分布范围较广,以复杂的琢玉业为世人熟知。那么,良渚的玉器到底珍贵在何处?今天我们就从良渚玉器出发,揭开良渚文化的神秘面纱。
中国日报11月22日电(记者 赵旭)2019年7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而良渚文明,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来源:【中国文物报】距今5300年至4300年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迈入早期国家的良渚文明,主要分布于36900平方公里的环太湖流域,形成了以浙江余杭良渚遗址群良渚古城为中心,以及上海青浦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等为区域中心的地域文明。
自古而今,玉在中国皆为一切美好的象征,其中包含着中华民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美好品德,“宁为玉碎”的民族气节,“化干戈为玉帛”的团结友爱,“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中国史前玉器的工艺高峰在良渚文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其数量之众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湛,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