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9月1日晚,2024年《开学第一课》在央视综合频道如约开讲。节目以“可爱的中国”为主题,采用“多地实景课堂”的模式描绘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图景,为青少年奉上了一场融合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思想文化盛宴。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开学第一课》的第一站走进的是安阳市。
殷墟,商代后期的都城遗址,距今约3300年。殷墟文化具有都市、文字、青铜器三大要素,是华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而文字作为文明最重要的载体,YH127甲骨窖藏的发现,极大丰富了甲骨学的研究内容,把古文字的研究推向了高峰。
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希望广大考古工作者“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晶晶 游晓鹏“王梦妇好,不惟孽?”——我又梦到妇好了,她不会有什么灾祸吧?占卜者,殷商武丁,一个深情的王。他的亡妻,妇好,那个于传世文献无名的女人,在3000多年后,出现在片片甲骨残断的卜辞中,让我们看到中国最早被记录的爱情。妇好和武丁究竟拥有怎样的爱情?
中国青年网安阳2月19日电 中国第一个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中国最早成体系的甲骨文,中国最早的车马坑遗迹,中国最早的女将军妇好的墓葬,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安阳殷墟是一座文明宝库。
游客在参观安阳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甲骨窖穴。本报资料图片 记者 聂冬晗 摄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殷墟甲骨文中华文化新地标,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在中国考古学界流传一句话,“没有哪处遗址的重要性超过殷墟”。这座中国连续发掘时间最长、清理遗迹最多、出土文物最丰富的古遗址,今天已不仅仅意味着一座商代都城的旧址,更是中华文明探源最为关键的节点之一,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人类早期文明重要遗存。
中国青年网安阳8月18日电(记者 王文坛)“甲骨文字震天下,殷商文化传千年。”殷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和甲骨文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
中新网安阳8月18日电(记者 袁秀月)“我本职是做计算机相关的,因为对殷墟和甲骨文比较感兴趣,所以业余做讲解志愿者。”8月17日,来自安阳的志愿讲解员温润芝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对记者说。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大门前的甲骨碑林,游客在辨认甲骨文。本报资料图片中国文字博物馆外景。本报资料图片□本报记者 温小娟3月19日上午,位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一楼大厅格外热闹,数百个孩子或有序排队前往展厅参观,或席地而坐书写中国汉字研学之旅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