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木椰投稿人 | 林琛前言“中国男人热情勇敢,对待女性友好有边界,如果可以,我真想嫁到中国!”我在英国留学时认识了印度一个美女叶西卡,因为课题研究我们逐渐熟络,我们彼此邀请对方来自己的国家游玩,她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拿起小铲形工具,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珐琅釉料填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在北京市珐琅厂,第一次来华旅游的希腊姑娘瓦西里基体验了一番景泰蓝制作技艺。“这些都是纯天然的矿物颜料,你看它们的颜色多漂亮,细节设计也非常精巧。
新华社成都6月20日电 题:“气氛友好,还会再来”——“老外”感受“天府之国”的巴适与便捷新华社记者童芳、董小红“我非常享受这里的文化和美食,大家脸上都挂着微笑,气氛很友好。”来自爱沙尼亚的谢尔盖·格鲁津日前结束了在成都4日游后,临行前在机场对记者说。
“亲自来看一看,才知道中国是什么模样。”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外因探寻中国的魅力而来,或旅游或居住,自发担当起中国故事的传播使者,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他们拍的不少旅游、生活等视频,发到外网后成了爆款。下面跟的,满满都是“没想到”“路转粉”等评论。这些视频为什么能火?
中新社南京2月5日电 题:外国游客涌入中国“宝藏小城”体验春节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在云南大理换上当地特色民族服饰,学习制作饵块花、财神灯、扎染福袋,感受火塘宴;在江苏周庄古镇迎财神、打连厢,品江南美食……这个春节,不少外国游客涌入中国的“宝藏小城”,感受新春氛围,探寻“小城故事多”
最近,网友们都在夸发明144小时过境免签的人是一个天才。这个政策实施之后,非常多的外国博主来到我国旅游,他们把很多自己旅游的vlog发到社交平台tick tock上,据说,这些视频随便一个的播放量都是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的程度。
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 王诗尧)最近,许多城市出现这样一批“神秘人士”!他们金发、碧眼,身背旅行包、手拿随身WiFi,大大的眼睛里装着探索、新奇、激动的情绪。要说看到他们最高兴的人,非“李华”莫属:“写了这么多封信,你们可终于自己来啦!
新华社北京8月19日电(记者任沁沁、余俊杰)“China Travel”在外网火了。今年前7个月,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172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加入“中国游大军”。国家移民管理局19日发布最新统计数据:前7个月,全国口岸出入境人员3.
新华社 意大利的游客皮耶罗(右)和玛格丽塔在北京天坛祈年殿前合影留念(1月30日摄)。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2024年,“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农历乙巳蛇年春节成为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洋面孔’越来越多了”“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美”……在社交媒体“China Travel(中国游)”相关话题下,大量中国网友留言讲述自己的所见所思。随着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越来越多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成为现实。今年暑期,入境游尤为火热。
界面新闻记者 | 李如嘉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最近总是能在街上听到韩语,看到的其他国家游客也比以前多了。”上海市民周女士告诉界面新闻,尤其是在机场,即使在工作日的早上也能遇到不少外国游客。过去一年来,入境游门槛持续放宽,诸多支持政策陆续落地。
一群德国人来旅游,眼观六路,笔记不停。是游客,更是专业人士。基比克是德国最大的团体旅游运营商之一,自1987年以来就一直提供前往中国的入境旅游服务。这一次,十五位德国旅游业者组团来上海,主要目的简单直接,就是要零距离参观考察一番上海的旅游软硬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