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话题“PK悬赏”频道看到了这个问题,我是高中学校的老师,来谈谈这个话题。在10年前启动了新一轮高考改革,最早是“3+X”,“3”是指语数外,“X”是指从理、化、生、政、史、地、信息等学科中任选3门,也就是后来所说的“3+3”,后面这个“3”就是自选的科目组合。
说起选科,真的是有种“谁与争锋”的气氛,仿佛每个选择都会决定未来的人生。大家口中的学霸组合,几乎离不开“物化生”——也就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的组合,似乎没有哪组,能像它们那样稳稳占据“学霸”的地位。而地理,却一直被排除在外,成为了“物化生”之外的孤独者,难以成为那个标准的学霸三角。
实事求是地说,选科选得怎么样,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决定了高考后的志愿填报,决定了孩子的职业选择。按照政策文件,选科应该在高一结束的时候选择,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学校在高一上半年结束的时候,在寒假之前,就已经完成了选科流程。
今天听一个孩子高一的同事说学校正在选科,说选政史地的太少了,大家一股脑的选择物化组合。我回想起这个时候,当时孩子高三上学期的一次月考后,学校组织家长参加了一次全体家长会,家长会上当时有一个家长向老师提问,说她的孩子,这次月考物理只有20分,该怎么办?
对于新高考的选课是目前困扰很多高一新生的一个大问题,选课不慎,没有高考之前就输在起跑线上实属不该,但很多家长和孩子由于对新高考选课了解不透彻,进而出现选错科的情况,近期一位家长问小编,当前他们省还属于3+文综/理综模式,孩子成绩中等,选了物化生,是否就成了炮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