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日报】近期,不少网友注意到这样一条短信有人疑惑“充话费”如何与“洗钱”搭上关系?如今,有不少人无意识“参与洗钱”,还有人仅仅为了节省5元话费而被迫“封号”,更可怕的是成为洗钱的帮凶,给生活造成大量不便。
4月27日,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大量网友反映当天在某购物平台上收到陌生的聊天招呼,内容均为骚扰广告,而对方ID显示的竟然是消费者本人的真实姓名。对此,平台方回复称,“目前正在处理中。”“用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发消息,太吓人。”有网友这样写道。
大家手机里是不是都收到了这类短信?这样一条条短信让人应接不暇。临近春节,不少平台商家开始发送各种活动短信,其中有商家推出积分清零活动,催促尽快去兑换平日各种消费积攒的积分,提醒再不及时兑换有的可能就会过期作废。
这两天,我收到了一条威胁我的短信,对方号称是拿到了我的不雅视频,让我赶紧联系他,否则就上网曝光!我们先来看下,这条短信长什么样的!短信其实就是一张图片,图片里有一张不雅视频的截图,还有一封打印好的信,信的旁边有一个U盘,右上角还有一个快递信封。
快过年了,朋友圈也热闹起来,有卖年货的、卖春联的,卖水果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卖烟花爆竹的。近日,警方提醒,朋友圈销售烟花爆竹可能涉嫌违法。售卖烟花爆竹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朋友圈转发烟花爆竹广告也可能担责?我们如何正确购买、存放和燃放烟花爆竹?
有网友向12321举报称,接到恐吓短信:北京法院最后一次通知:请立即拨打xxxx8998电话与本院解除您与爸爸去哪儿那份领奖协议合同如果您不解除合。您将被起诉赔偿违约金十万元。有的人接到这样的短信不知所措,最终落入骗子圈套。遇到这样短信怎么做?12321为你支招。
前不久,哈尔滨一女子离家出走,只发了一个朋友圈状态,她的家人看到那条朋友圈的内容吓坏了,赶紧报警。10月13日晚8点,哈尔滨市公安局尚志街派出所接到这样一起警情,一个女子离家出走,有厌世情绪,情况很紧急。
新媒体时代,微信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通过微信处理文件、安排工作、发布生活动态已经成为常态,然而,微信在带给我们这些便利的同时,也常常因为大家的麻痹大意造成了很多泄密事件的发生,给个人隐私、单位秘密甚至是国际秘密带来了极大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