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鲁迅在文章《随感录·四十一》中写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今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以下简称“左联”)成立94周年。为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推动华南教育历史旧址活化利用,主题为《从多伦路到管埠村——在粤北的乡野寻找“左联”的星火》的文献展暨“左联”代表人物学术交流座谈会近日在乐昌市举行。
7月16日,以“团结向未来”为主题的2024年上海统战文化周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开幕。长宁区愚园路统战文化街区、虹口区多伦路统战文化街区、黄浦区大世界统战文化街区、嘉定区西大街统战文化街区和青浦区同心向未来统战文化广场等新一批统战文化阵地在开幕活动上授牌。
1947年上映的电影《松花江上》。资料图片1935年上映的电影《风云儿女》。资料图片1939年,端木蕻良发表史诗性小说《科尔沁旗草原》。资料图片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首版于1935年。资料图片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1935年首次出版。
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了与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我党在上海创建了一个文学组织,即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左联的旗帜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鲁迅先生,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曾经是左联的一员,被誉为“左联最年轻的战士”,名叫司马文森。
左翼文化刚刚掀起之时,就受到国民党当局的残酷打压,即便环境恶劣,鲁迅、茅盾、艾青等文艺工作者迎着被迫害的狂风暴雨,顽强创作出一大批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批判各种反动思潮,宣传进步思想,在意识形态上极大改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舆论导向。